[讲读课文的教学流程]讲读课教学要把握好四个“度”

杂文收录 2025-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郑毅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件要求掌握火候;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讲读课教学中,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表达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一、选择好“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篇课文的教学,切入的角度很多,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某教师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他不是从情节入手,先分析“盼于勒”,在分析“见于勒”,最后分析“避于勒”,而是抓住菲利普夫妇前恭后倨的思想根源——爱财。这样,人物的心里背景把握准了,情节的教学就会迎刃而解,主题的揭示也就顺理成章,这是从内容上选择角度的例子。那麽,从形式上寻找讲读的突破口也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有教师讲《绿》从第三段起讲,如嚼甘蔗,甜处下嘴;有教师讲《风景谈》,重点讲六幅图画的剪接、组合,很自然地讲清了文章的谋篇布局、材料的取舍。

角度的选择并不是一种主观的定向、定位,而是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知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对角度的要求应力求准确、新颖。“角度”把握不准,则会使讲授牵强附会;“新颖”则需要更多的灵感、更多地创造,要求讲授者独具慧眼、独辟蹊径,善于捕捉教学材料中的“闪光点”。所以,选择好角度是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二、控制好“难度”。“难度”指知识传授所要达到的难易度。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难点”指教学内容中感知、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难度”是就整个教学而言。讲读教学中,难度过低、过高都不行。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掌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我很欣赏江西省特级教师张富的“跳摘法”,这种教学法的秘诀在于一个“跳”字,学生的能力在一跳一摘中获得了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的上限。

当前,在难度的掌握上存在一些不正确地认识,那就是:难度不高驯服不了学生,难度不高显示不了教师水平。这就使教学陷入了一个盲目拔高、盲目攀高的怪圈。于是,文学作品讲读课成了文学评论课,“形象”“典型”“个性”一股脑砸向学生,说明文讲读课上成了高科技课,“基因”“激光”“夸克”一窝蜂涌向学生。这样,既违背了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也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过犹不及”,目标太多、太高,则失去了其价值。所以我们说讲读的难度应规范在大纲的要求内,教师要琢磨透两头:教材和学生。有悖于此,则难度的确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治本。

三、安排好“密度”。课文讲读要处理好缓急疏密等问题。该密不密,该疏不疏,该缓不缓,该急不急,或者密则不透气,疏则松松散散,缓则有气无力,急则气急败坏,都是失度的表现。密度的安排要重视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而定,一般说来,内容优美、舒缓的课文要慢教,让学生有充分体验景美与情美的时间,内容紧张、急促的课文要快讲,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前者如《济南的冬天》,后者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同一篇课文也不是一个速度、一个节奏到底,如讲《曹刿论战》,战前决策可慢讲、详讲,战争实况应快讲、略讲。这不仅因为战前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成败,而且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本书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的是”,讲透了这部分内容,才能较好的传达课文的神韵。另外,难度大的课文要慢教,难度小的课文要快教。我们常说短文长教,长文短教,说穿了就是课文节奏的把握问题。

要使讲读课文教学疏密有致、错落有序,除了加强对时间的控制外,还必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动脑筋。什麽时候讲,什麽时候读,什麽时候问,什麽时候答,什麽时候点拨,什麽时候讨论,都需要教者在设置教学方案予以考虑。教前无安排,教时随心所欲,是难以凑效的。密度的安排既体现在对课文讲授的宏观调控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手势、用词、语气、语调、语速等把握上。表情呆板,词汇贫乏,语气平淡的教学是无法激起课堂的波澜、构造出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风景的。一堂没有密度的讲读课,就像衣服没有层次的风景画,呆板、单调,是没有美感可言的。

四、处理好“引申度”。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在讲读教学中从知识结构和方法上发现相似点、相关点,进行移植、变通、加工、整理,这就是引申。讲读中适度引申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但在内容上的引申要注意分寸,切忌牵强附会。有位教师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意义后,作了这样的引申:“我们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许多菲利普式的人物,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看作是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们要坚决与之斗争。”不自觉地使教学的主体发生了位移,显然是画蛇添足。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得更多还是形式方面的引申,包括文体、结构、技巧等。如:在讲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同时,可适当介绍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其他新闻形式;在讲顺叙的同时,适当介绍插叙、补叙、倒叙等相关知识;在讲衬托的同时,适当介绍反衬、对比等。这些都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从来就没有现成的“度”,也没有不变的“度”。对于“度”的把握和操作,可以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概括,教师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讲出合情、合理、合度的课来。

 

作者简介:郑  毅  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邮编:47250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07.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