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如何用好新教材?怎样教好新篇目?科普作品教学该如何定位?这些都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当前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科普作品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换言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科普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怎样激发兴趣呢?在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科普作品的教学中,主要抓住“趣”、“奇”两个字进行。
趣,利用科普作品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喜欢科学的兴趣。《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内容十分有趣。语言本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而本课却要说说大自然的语言,这个标题本身就很有趣,令人寻味。课文中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比喻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而且有根有据,其趣味无穷。有趣的大自然的语言中又兴起了一门新兴科学——物候学,这则是更加有趣。当代著名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的《数字杂说》一文,趣味性更强。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会数数,但是,纵然是饱学之士,却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话题啊。读过《数字杂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数字原来是那么的有趣和神奇。
奇,借助科普作品中的新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中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新奇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在中国,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却另辟蹊径,从比较西方与中国的织女的传说入手,着重介绍天文学上牵牛织女星,使人们对牵牛织女的新奇之感油然而生。月球是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月亮上的足迹》真实地记述了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这个人类探索太空活动的本身就是奇迹。
二、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否认科学教育应该是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应该适当地进行科学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科学教育?我们认为其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科普作品的教学来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捷径。
让学生从科普作品中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卧看牵牛织女星》中说:“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26光年。”“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0万公里,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真了不起,这么远的星体,我们的科学家都能去研究。由此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月亮上的足迹》记述了人类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去旅行,这证明了人类借助科学的力量能够征服宇宙,科学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通过科普作品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知道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卧看牵牛织女星》能够使学生知道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学的知识;《莺》会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地了解莺;《数字杂说》告诉学生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月亮上的足迹》向学生展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当然,科普作品中科学知识的教学应以课本上的为主,不宜过多的挖掘和拓展。
通过学习科普作品,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从生活中常见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现象,引出一门新兴科学——物候学,这令人大开眼界。《数字杂说》一文,从人人都熟知的数字中,发掘出“纵然是饱学之士”也未必知道的学问,这种科研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值得学习。上述两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的奥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卧看牵牛织女星》和《月亮上的足迹》则是向我们展示了宇宙中织女星、牵牛星和月球的奥秘,令人神往,唤人探索。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科普作品。中学生学会阅读科普作品,既是学好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从事工作需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呢?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教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感受科普作品的特点。不管学习任何作品,首先是自己要自读,而且一定要认真地读,这是读书人必须养成的习惯。阅读科普作品,一定要把握它的科学性、文学性和通俗性等特征。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述科学知识、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教育,在内容上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律,要有科学的依据。文学性是指科普作品把科学知识形象化,用文学的手段加以表现,用文学的形式讲述科学的道理,是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例如布封的《莺》就是典范之作。通俗性是指科普作品,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人民大众的语言来深入浅出的讲述科学道理,少用科学述语。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具有上述三个特点,在自读时要加以感受。
2.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目前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愿意支离破碎的分解作品,这是违反阅读教学规律的。整体感知作品,是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读了一篇文章,最起码要知道它写了什么内容。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知道它是介绍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叙述牵牛星、织女星的相关传说及天文学的知识;《莺》,描绘莺的特点;《数字杂说》,是告诉数字有关的知识;《月亮上的足迹》,是记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3.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一步可做的事很多,不同的文章可以确定不同的测重点,科普作品的阅读,我们认为应该放在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必须在熟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大自然的语言》,就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而《数字杂说》,则可以用原文中的“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和“数字的遗憾”来概括内容要点。
4. 点拨学生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这恰恰是科普作品的独特之处。揣摩科普作品的语言,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领会科普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例如《莺》,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我们揣摩《莺》中那生动优美的语言,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也深化了对莺了解,同时一种喜欢莺、热爱自然之情也随之油然而生出。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文言是躺在文化遗产宝库门前的一只拦路虎,下决心降伏这只老虎,宝库的大门便向我人敞开,收获将是巨大的;在这只老虎面前犹豫、畏惧...
-
良好的结果源于重视|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详细阅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铃声一响,就要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
-
[新教材有什么特点]新教材有什么特点?详细阅读
2001年8月,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及审查委员会数次审查,共有40家出版社出版的涉及20个课程门类的49种验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获得审查通过。从这些新教材的总体设计情况来看,都能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
-
绿色证书教育是什么|“绿色证书”教育详细阅读
23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为...
-
三年级语文游戏_作为游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什么是游戏?荷兰文化学者胡伊青加告诉我们:“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
-
【也谈公德作文】也谈公开课详细阅读
公开课与平常课毕竟不同,这倒不是因为公开课为了造假,故意不同于平常课。我以为,公开课应该不同于平常课。 先打个生活上的比方,平日在家吃的叫家常便饭,来客时总得多做几个好菜,当然平时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不是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打打牙祭,但这与来客人做上几个好菜并不矛盾,就像我们的平...
-
高中新教材课程_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详细阅读
“情感体验”的过程。鲁迅早年在推行文学教育时,特别说到了两个例子。一是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这其中讲的就是文学的倾向、情感是隐含在一切可感场景中的,读者要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另一个例子是讲热带人没见过冰,你给他讲冰形...
-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PPT_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详细阅读
一、教材编写建议返回本页页首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