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_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谈教学设计艺术的要诀时说过,一堂课要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作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一个人积累的知识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知识、文学文化常识越多,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越合理,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就会越迅速、越全面、越深入。 如何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积累,做到当堂吸收。
(一)从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不断调整好朗读时的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可使作者的语言、体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与体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朗读有很多方式,如范读、齐读、领读、个别读等,在“读”字上下功夫,我想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活动中积累。一提到活动,学生往往兴趣倍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对活动充满兴趣这一特点,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作好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组织活动注意要做到有主题,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从传授中积累。作为语文老师自己要爱好语文,擅长语文,这样才能充分把握课文,才能正确地向学生引导传授。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多阅读,多积累,努力拥有“一桶水”。课堂上,可精选课内外的一些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弥补学生积累中的不足,如与课文有关的诗歌、散文、成语、典故、对联等;还可以向学生推介自己喜欢而又适合学生的名人名言、名家名篇;对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字、词,努力帮助进行区分纠正。
二、课余阅读积累,做好摘抄练笔。
(一)读与课文有关的书。如七年级上册,中国作家我们可选宗璞、流沙河、朱自清、老舍、冰心、何其芳等人的书读;外国作家可选玛丽-居里、法布尔、泰戈尔、安徒生等人的书。只有多读这些人的书,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家,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
(二)读文化积淀深厚的名著。名著是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的时代珍宝,一般都有较深厚的文化积累,对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也相应深刻一些,读名著,能够让学生更踏实、更智慧、更思维缜密。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外国的如莎士比亚、泰戈尔、雨果、列夫―托尔斯泰等。名著是品读不完、挖掘不尽的知识源泉,经常阅读,我们会从中掘取更多的知识矿产。
(三)读同龄人的书。同龄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更能引起共鸣,读同龄人的书,一方面可从他们的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一方面可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心理作出批判。读同龄人的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文化常识、语言文字知识,以及一些人生哲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做些摘抄,如好词妙句,成语典故,轶闻趣事等,努力写好读后感,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对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三、日常实践积累,做好观察感悟。
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实践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大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为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从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在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其形而且要观察其神,要善于联想与想象,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古人云:“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积累语文知识,而在于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能力,然后用于处理我们学习中的各种语文问题。但积累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最为关键而重要的一环,把握了积累,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使学生具备相当的语文基础。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详细阅读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详细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详细阅读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详细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详细阅读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详细阅读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详细阅读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详细阅读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详细阅读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