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得体教学设计|“语言得体”复习课教学设计

杂文收录 2025-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一、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能够根据表现方法、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基本得体 。”(《考试说明》 )这是高考的语言能力考查项目之一。得体,就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 ,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它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说话要得体, 学生是懂得的,但怎样才算得体,如何做到得体,就不太明确了,操作起来,错误较多。因 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弄清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运用的变 化的主要类型、规律和方法;难点在操作方法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表达的变化的基本类型和规律。(知识目标)

    2.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采用不同表达形式,做到语言得体的基本方法。(方法目标)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5分钟)

    看例题[1](投影仪投影)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 区的军民,凡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思考:为什么在一段话内对“白求恩”这同一个人,分别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 “白求恩同志”三种不同的称呼?

    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注意前后词语的呼应“……的人”——“白求恩”(泛称),“受过… …工作的”——“白求恩医生”(职业),“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革命队伍内)。 可见,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场 合、对象、目的和语体风格来选择相应的句段。(板书)

    (二)达成教学目标 ※(20分钟)

    如何做到语言得体?

    1.注意场合、对象的不同(板书)

    举例题[2](投影)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 后天晚上去她家里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问:(1)转述时,哪几个要求不能缺漏?

        (事件、人称和称谓、时间、地点)

    (2)同一件事,对珊珊说与对郭老师说有什么区别?(人称和称谓的变化、时间的转换)分析后 要求学生写出转述内容。(1992年高考全国题)

    2.注意表达目的的不同(板书)

    举例题[3](投影)

    根据下面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目的(二)向别 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问: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说明文字,应写些什么?哪些内容不能缺?

    讨论回答。(质地、形状、色彩〈图案〉、盒内物品→失物特征)

    问:推荐自己用过的文具盒,又该怎么说?

    讨论回答。(质量、用途、外观、价格→值得选购)

    可见,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也应有所区别。(布置学生课后写出这两段文字, 下一节课检查)

    3.注意语体风格的不同(板书)

    语体一般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举例题[4](投影)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 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从我省西部(a)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b)以来,本市各界(c) 对震灾(d)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 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 (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 (j)到了灾区(k)。

    问:根据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的要求,上段话中哪四处非改动不可?

    问:为什么这四处非得改动?(听得清楚,避免歧义、口语化)

    小结:(1)问: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你认为在语言表达中,怎样才算得体?请归纳。

    (2)问:怎样才能做到得体?有什么方法?请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1)符合场合、对象、目的、语体等特定的语境条件。

    (2)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板书)

    〈2〉 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语境特征。(板书)

    〈3〉根据语境,采用相应表达形式。(板书)

    (三)反馈调控※(15分钟)

    堂上检测

    1.学生做题    2.讨论答案,检查效果    3.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方法。

    (四)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性训练)[略]

    附检测题(选录部分)

    1.有一位顾客买菜时,把白菜外层还不算太老的叶给摘了,售货员要劝阻她,话该怎样说 ,请选出语气最委婉而又能收到效果的一句。

     A.同志,请小心,别把菜叶碰掉了!    B.同志,请不要摘菜叶!    C.同志,请别那么自私!   D.同志,您不喜欢这菜吗?

    (答案:A)

    2.小郭写了一篇记叙钢厂老工人李师傅带病为厂抢修设备的事迹的文章,请你指出以下 文段中哪些语句不得体并加以改正,使其符合语境。

    李师傅激动地说:“我虽然才疏学浅,贵体欠佳,但也要为提高经济效益尽绵薄之力。完成 这项任务是我的天职,你们不能越俎代疱,请让我参加吧,如果你们同意的话。”

    3.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用词不得体。

    (1)起初,他和他的女朋友商谈结婚事宜时,也觉得应该本着节约的原则,不要铺张、讲排 场。(商谈事宜)

    (2)放学后,一位同学叫我去玩游戏机,我严辞予以拒绝。(严辞予以拒绝)

    (3)小玲对妈妈说:“母亲,带我上公园玩吧!”(母亲)

    4.某果农有一些苹果急需出售,请为他写一篇语言简明得体的广告。(注意品种、质量、 数量、单价、洽谈时间地点)

    ※以上题目可根据时间及学生答题速度选做

      【评析】  

    “语言得体”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步入社会时应具有的素养。设计者在高三复习课中设置这一 专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内容具有适切性,而且把握了进行 教育、教学的契机。

    设计从注意场合对象不同、注意表达目的不同、注意语体风格不同等三个方面施教,概括了 “语言得体”的最基本的要求,内容简明,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设计选例典型精当,对达成教育目标起了积极的作用,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感知、理解和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 很明确,思维也活跃,要动脑,动口又动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设计用的课时量少,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口,并授学生以“渔”,为学生日后 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272.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