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
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是对事物的感悟,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受到生活环境的反复刺激,个体产生了强烈的条件反射,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初步的语感。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当地使用的粤方言,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刚入学时学生的语感能力良莠不齐。一般来说,生活在用普通话交流的家庭的学生,在说普通话、阅读和写作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语感;经常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刊的城市学生,语感也比农村学生敏锐。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写作时经常出现将粤语“翻译”成普通话的现象,产生的语法错误自然不少。他们对生活现象的理解也很片面,在鉴赏文章、理解文义方面存在欠缺。当然也不排除语文教学的作用,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日常生活对学生语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使学生的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如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听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要求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时使用普通话;开展课前几分钟讲话等活动;要求学生多多观察和体验生活等等,使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敏锐的语感。
二、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而获得
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它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等感官,是记忆和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诵读,不仅仅是随意的朗读,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如怎样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意义和情感的理解,处理语音的停顿、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语气的缓急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不仅记住了典范的例文,理解了某些词句的含义,弄懂了句子的格式(这在文言文中尤为重要),而且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经过诵读,学生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对类似的文章进行鉴赏。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早读和晚读课,是诵读课文的良好时机;课堂,也可成为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的场所。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挑选一些美文(现代文、文言文均可)进行反复诵读,以拓宽视野,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学校和班级也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三、通过写作和语法训练获得
如果只是通过反复诵读和日常生活体验获得语感的话,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还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字、词、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深入理解语义,还必须经过写作和语法训练。
首先谈谈语法训练的问题。语法训练,主要是通过推敲和辨析的方法,掌握字词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语法训练的题量并不在多,关键是要典型。如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我们可以选取“细密”、“细致”、“细微”、“精细”这几个同义词进行比较和分析,领会作者把它们用在不同地方的缘由。我们应该多注意那些容易混淆的句式和词语,把它们交给学生推敲和辨析。比如说,时态助词“着”、“了”、“过”的用法;修饰语的范围、程度和情态;兼语句和连谓句的区别;文言文中判断句式和被动句式的运用等等。经过训练,学生对字、词、句之间的关系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也有更深的体会。
其次谈谈写作。我们要求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写出语言流畅、没有语法错误的文章,其实就是在训练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已经自觉地运用了推敲、辨析和揣摩的方法,对字、词、句、标点符号和修辞方式的选择上作了认真的思考。所以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语感能力的优劣。
四、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悟得
语感还体现在对语言材料的鉴赏方面,这是语感的较高层次,包括对语言材料的深层涵义是什么,它美在何处等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字句表面发掘出隐藏在其中的深意,并教给学生鉴赏美的方法(如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阐发,通过生活体验引起共鸣等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鉴赏中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而不应套以教学参考书的条条框框。比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不一定能悟出此文所表达的淡淡的喜悦中含着淡淡的哀愁的情感,但他们 感受到了月色笼罩之下的荷塘的朦胧之美,品出了文章运用叠字的音韵美,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发现加以赞赏。学生在鉴赏文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培养了较高层次的语感,这对他们今后的阅读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要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中加以练习和提高,每一个人都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习惯和敏锐的语感能力。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
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文言是躺在文化遗产宝库门前的一只拦路虎,下决心降伏这只老虎,宝库的大门便向我人敞开,收获将是巨大的;在这只老虎面前犹豫、畏惧...
-
良好的结果源于重视|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详细阅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铃声一响,就要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
-
[新教材有什么特点]新教材有什么特点?详细阅读
2001年8月,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及审查委员会数次审查,共有40家出版社出版的涉及20个课程门类的49种验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获得审查通过。从这些新教材的总体设计情况来看,都能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
-
绿色证书教育是什么|“绿色证书”教育详细阅读
23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为...
-
三年级语文游戏_作为游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什么是游戏?荷兰文化学者胡伊青加告诉我们:“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
-
【也谈公德作文】也谈公开课详细阅读
公开课与平常课毕竟不同,这倒不是因为公开课为了造假,故意不同于平常课。我以为,公开课应该不同于平常课。 先打个生活上的比方,平日在家吃的叫家常便饭,来客时总得多做几个好菜,当然平时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不是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打打牙祭,但这与来客人做上几个好菜并不矛盾,就像我们的平...
-
高中新教材课程_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详细阅读
“情感体验”的过程。鲁迅早年在推行文学教育时,特别说到了两个例子。一是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这其中讲的就是文学的倾向、情感是隐含在一切可感场景中的,读者要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另一个例子是讲热带人没见过冰,你给他讲冰形...
-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PPT_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详细阅读
一、教材编写建议返回本页页首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