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是怎样炼成的]特级教师怎样炼成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自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评为特级教师”之后,成为特级教师一直是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梦想。今天,特级教师不仅成为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象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其所在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那么——自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评为特级教师”之后,成为特级教师一直是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梦想。今天,特级教师不仅成为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也已成了其所在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特级教师呢?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特级教师校友论坛”期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爱学生”是前提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个世纪以来已为我国培养出近20万名毕业生,其中数万名毕业生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正是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近500名特级教师。这无疑是北师大这座百年学府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巨大贡献。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呢?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例子,较好地说明了从“名校毕业生”到“名师”的必经之路,那就是要“爱学生”,要“干一行,爱一行”。霍懋征1943年从北师大数理系毕业,却到北京实验二小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霍懋征说,大学毕业时她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好老师,主要是受母亲和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影响。从母亲和“乡村女教师”的身上,她懂得了好老师就是要像“妈妈带孩子一样”去爱学生。因为爱学生,霍懋征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强调“蹲下和孩子讲话”的必要;因为爱学生,“文革”中许多下放的父母都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了霍懋征;因为爱学生,霍懋征大胆创新,在小学3年级就教会学生“代数”知识;因为爱学生,“文革”后重返教育舞台时,霍懋征就开始了减轻学生负担的实验。
在北师大特级教师校友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爱教育和爱学生的典范。据统计,北师大近500名特级教师校友里,有近1/3扎根在新疆、宁夏、内蒙、黑龙江、山西等老少边穷地区。正是由于几十年如一日献身边疆、献身教育,他们才步入了共和国特级教师的行列。
名师功夫“在诗外”
在特级教师里,北京市的郑孙平老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位。这位生物系毕业的北师大毕业生,却被评为化学特级教师。
“我感觉,北师大毕业生的优势是知识面比较宽,用现在的话说是素质教育搞得比较好,这给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郑孙平1962年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开始也是教中学生物课,但由于腰病不能经常带学生下乡,中途改教中学化学课。但郑孙平并不觉得这是“专业不对口”。“我们大学时除了学生物外,化学课也学了不少,像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胶体化学等,我们都学。因此,改教中学化学时也没觉得很困难。”
更让郑孙平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他在大学里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他说,当时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校外考察活动,还要求本科生搞科研,尽管最后的科研成果并不大,但查文献、写论文的底子,都是那时候打下的。
郑孙平当了36年的班主任,这种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的经历,使他对中学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大学时他曾是学校篮球队和合唱团的队员,无论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上,文体特长都帮了他不少忙。
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多才多艺、既教书又育人,其实是特级教师身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这些过人之处,很多来自于学科教学专业之外。
“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听特级教师王天开的课,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除了牢骚,还是牢骚。”在北师大附中学生的眼里,王天开永远是涨红着脸,牢骚满腹。
其实,王天开是被历届学生公认的不可不听、为数不多的几位课讲得极好的教师之一。王天开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他自己的眼光审视一切,无论是教科书的内容编排,还是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甚至连高考试题的出法、学生上课的态度等,都会成为他不满的理由。学生们也就在王天开的牢骚声中,把握了知识的真谛。因此,王天开的课绝对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传统示范课,而是处处显示着他自己的创新。尽管用王天开的话说,他“过去不太尊重学生”,但每年学校期末的民主测评,学生们给王老师打的分一定是全校第一。
在当年北师大化学系82届学生里,王天开“脑瓜子好使”是出了名的,但在同事的眼里,王天开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尤其值得学习。据说有一年,学校安排教师任课时出现困难,王天开愣是一个人同时担当起高中三个年级的化学课授课任务,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还有一年,王天开向学校提出学科交叉研究申请,他自己要承包一个班、同时教授数理化3门课,结果没被批准。
我国数万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当中,像王天开这样有主见、敢创新的老师很多很多。在北师大附中青年教师刘春艳的印象里,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特级教师能敏锐地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身体力行地去完善它。像北大附中的张思明老师,十多年前就发现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应用的漠视,如今,这项研究已成为这位特级教师的个人品牌。
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中小学教师中,对教育教学实际不满的不乏其人,只有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人,才会最后获得特级教师的殊荣。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