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诗魅力的成语|感受古诗魅力 加厚文化底蕴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感受古诗魅力 加厚文化底蕴
浙江省余姚市阳明中学 张琴儿 邮编:31540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远自孔子时代,近至“五四”之前,中国有着膨飞的“诗教”传统。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一辈子浸染在诗的酒香里,酿出了“温柔敦厚”的民族气质。但在举国浮躁的大背景下,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造成了诗歌的凋零和诗情的消融。考场作文中一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总是那样刺人眼目。就如对当代诗人的了解,除了一个汪国真,那些更有成就的,有几个被我们的师生了解!
好在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恢复“诗教”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其中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是学生修身养性的捷径。因为古典诗词既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又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养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见古诗词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心里,是要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段,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一方面心灵尚处于清澈阶段,一方面又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另外课程相对较轻松,无疑是诵读、熟背古诗词的最佳时机。
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行“诗教”,让古诗词的诵读受到实效呢?
一、有序诵读。古典诗词浩瀚无边,学生的时间也往往被支配得支离破碎。如果只是笼统的要求一下,不能作出有序合理的安排,势必只有三分钟热度,活动将难以持久。首先是内容有序安排。(1)文本来源:推荐使用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初中生必读古诗文》等,使学生有本可依。(2)学科渗透:以第一册为例,可结合单元主题指定相关内容的篇目进行诵读。如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分别以自然、亲情为主题,可读之诗举不胜举,应该充分利用。第一单元以理想为主题,就有曹操的《龟虽寿》、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行路难〉及一些边塞诗等。第二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就有陶渊明的《饮酒》、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相见欢》等。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则可诵读一些富有哲理的诗篇,如苏轼的《题西岭壁》、陆游的《游山西村》、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等。(3)隆重推荐:以“每周之星”的形式,着重推荐一些成就最高、风格独特的诗人,如李白篇、杜甫篇、白居易篇、陶渊明篇、苏轼篇、李清照篇等。其次是时间有序安排。如专门安排每周一节的诵读课,以保证学生有较集中的时间用来诵读。还有早自修、晚自习和闲暇时,也要求用一定的时间用来诵读。
二、吟诵感悟。“三分诗靠七分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好的诵读,不仅可以理解诗词的内容,还有助于领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因此,只有好的诵读才有好的感悟。怎样让学生有好的诵读呢?(1)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亲切,产生极大的愉悦感和认同感。也可借助多媒体,带学生进入优美的意境,受到深深的感染。(2)多种读法。有吟咏法,就是所谓低唱慢吟,抑仰顿挫。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朗诵法,要求不仅读出声音,更要读出感情,读出表情,读出神采,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读出个性。有默读法,要求读思结合,借助有关资料,走进诗人的心灵,理解诗人的情怀。其他还有抄读法、问读法等。务使学生通过多种读法,读出韵味、节奏、意境,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三、活动激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真正达到加厚文化底蕴的目的,还必须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由诵读到感悟到积累到内化的效果。(1)吟诵会。一月一次的吟诵会,是学生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首先用他们的诗画作品装扮教室,营造出高雅的气氛。其次设计多种比赛。形式上如四人学习小组之间的比赛、男女之间的比赛、擂台赛、接力赛以及必答题、抢答题、加试题等,内容上则更加多样,如诗人介绍、配乐朗诵、诗文赏析、吟唱古诗、演奏古曲等。(2)编写诗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查阅收集、自行设计,一本本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古诗词欣赏专集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名作荟萃》、《诗海拾贝》、《古诗集锦》……互相传阅、评比、欣赏,收获一份份丰收的喜悦。(3)写评语。以诗样的语言或用最合适的诗句作出评价,表达赞赏。一是评诗人或其他名人,如李白,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或“狂放潇洒第一人”等评语,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能至少写出十位诗人或名人的评语。二是评身边的人,如同学、亲友等,如一学生评自己的好友:“少言寡语又何妨,凭真诚,赢赞赏!”三是评自己。大胆挖掘自己身上也许还不为别人所了解的闪光点,肯定自己,也不妨美化自己。如“愿做春泥更护花”“年不在高,有志则名;话不在巧,有情则灵”。开展写评语活动,这对学生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4)改写仿写。有了前面诸多活动的开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把诗改写成散文、小说、剧本,大胆添加、改编,能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慧,唤起他们的灵性。仿写应由易到难,如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还可以写散文诗。
四、评估记录。最后这一步其实也很重要。诵读、感受古诗词,注重的是实效,是过程。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成绩记录卡,评估的工作则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起监督、指导的作用,这样显得公正、透明。同学之间自然而然进行着默默的比赛,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有序和有效的进行。
北京市力迈学校敢峰校长说:“其实,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很实在,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条,一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那么,让学生走进古典诗词,把诵读、感受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之一,使语文教学沐浴在诗意的光辉里,一定能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注:本文获余姚市语文教师优秀论文三等奖。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