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的意思]发掘、索取、示范——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发掘·索取·示范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湖北省麻城市南湖办事处闵集中学 董湃
中学生生活积累不足、害怕作文,积极探索出“发掘·索取·示范”的作文教学法,以改变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燃起写作热情,真正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掘 索取 示范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今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可谓“谈作文色变”,在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常愁眉苦脸,绞尽脑汁或搜肠刮肚,咬烂笔头,东拼西凑,长嗟短叹,然而常又是“江郎才尽”,挤出的文章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缺少真情实感,用“假大空”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深究起来,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接触生活太少,感受生活不深。然而,生活积累难求于一朝一夕,生活体验更不是袖手能得之.而作文不能不做,怎么办?“发掘·索取·示范”的作文教学法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发掘,指的是指导学生挖掘已有生活储备作为练笔内容。
中学生虽说生活面窄,但他们毕竟在人生道路上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岁月的痕迹绝不致于一片空白,感情的世界亦不可能只是一潭死水。学生提起笔来之所以无话可说,一方面做老师的可能过于强调依样(《语文》教材篇目或单元要求)作文,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心理、感情等实际,没能很快找到中学生提笔作文的起点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支点,造成教师的作文要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钩,教师指导与学生兴趣兴奋区偏离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要求与指导不当,学生亦不能认识自己过去的经验正是今日作文的重要源头,以为作文即为做文,于是自觉不自觉在作文练习中舍熟就生,趋短避长。二者相互作用,久而久之,生出害怕作文的心理也势在必然了。为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开源入手,鼓励学生回忆并重新认识旧事,要求他们从讲、写自己的故事起步,继而讲、写家人、老师、同学、亲朋故友、村中人事、一地风物等等,先求清楚、明白、条理,后求细腻、生动、感人。这种挖掘往事,翻新旧题的做法,虽有规定范围、具体要求,但因为大矩之下,人人各取所长,各用所知,并无搜肠刮肚之苦,学生很有兴趣。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早知作文如此作法,何必当初抓破脑袋。”在一次题为“感悟真情”的作文课上,让同学们由爸爸妈妈为自己准备的午饭谈起,回忆起生活中饱含深情的点点滴滴,就这样,学生由父母为自己准备的一日三餐谈到了父爱母爱之真情,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又很快感悟到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同样充满着可歌可颂的充满真情的故事,学生们感悟到,世界上有无私奉献的母爱真情,有纯洁高尚的师生之情,有血浓于水的骨肉情谊,更有从高的爱国之情。此节作文课,以活泼的气氛、融洽的交流、人性的闪光、生活的再现、做人的活力与学生户激互动,拓宽了学生的作文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作文。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作文能力普遍得以提高。学校文化长廊期期有他们的优秀习作,××学生的《窗口上,一束野菊花》以朴实流畅和灵动的语言,朴素而给人诸多启示的哲理思辨,被《作文》录用。至于临题畏怯,望而生畏,无话可说等问题,也就在这样的训练中迎刃而解。
索取,指的是指导学生了解、熟悉生活,向生活索取作文的素材。
过去,总有发掘穷尽的时候,要使中学生笔下的“半亩方塘”常贮清水,必须注意不断开浚源流,引进“活水”。这活水就是今天的人、事、物。我的做法主要有三点:一是常带领学生有目的地“游山玩水”,让学生贴近自然,发现自然美。近几年来,我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几乎踏遍了麻城市内颇有名气的山山水水。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带领并指导学生或查方志、典籍;或话传说、故事;或抄阅研究碑文石刻;或攀援石径;或登高望远,目接四野;或闲坐山腰,静听松涛;或凿土为灶,尽兴野炊。临浅水则跣足其间,或拾贝壳,或拣卵石,或相互追逐,戏水为乐;至深水大库,则费腰包几块租得三两条船儿,击水中流,放歌浪上,此起彼伏,相互应和,往往引得船夫引吭高歌,一曲民歌,博得阵阵喝采。一年四季,风花雪月,有佳地必前往,择好景而乐从;学生游山则得于山,戏水则获于水,涉足自然,必有佳作(当然只相对而言)。二是敏锐捕捉当时当地发生的新人新事,带领并指导学生及时实地采访、调查,发现生活美、时代美。在去年年底严打追捕逃犯斗争中,公安民警××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事情发生后,我带领学生利用星期天访问英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走访群众、干部,了解英雄过去、今天、生活、工作、为人,探求从普通人走向英雄的道路,参观英雄牺牲圣地,虔诚献上礼赞的花篮。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丰富了感知,拓宽了见闻,增强了认识,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三是鼓励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广泛了解、深入观察生活,如寒假指导学生观察、研究一地的风俗风情,留心观察农村婚丧嫁娶,起居造屋,龙灯庙会等等具有浓厚乡俗的文化场面,悉心了解诸如母亲哭嫁、新娘办妆,男女宾相接待新人礼教,女送男迎的礼俗定规;新屋定向,架梁之俗;庙会传说,龙灯讲究;守岁之俗,拜年之风;压岁钱的由来及潜在的文化心理;春联的渊源及风俗的形成;爆竹的过去、今天、未来等等。意在让学生多侧面、多层次了解并熟悉生活,从生活中索取切实存在、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的收益不仅在心中有人事,笔下流文章,还在于给学生思想、道德、情趣等多方面以有益的熏陶,更重要地是教给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有效养成了学生主动、积极地走向生活,观察生活,研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生作文,如同教人游泳,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教师的示范应该是系统的,多方位的,如同学生作文训练一样,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目的、少计划。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不只是写一写而已,通常所说下水作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它还应包括体裁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占有、提炼组织,确定题目,谋篇布局,提炼中心等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和写人记事,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应用文写作等全部内容。示范关键在于相准时机,对症下药。时机不成熟,症拿不准,结果只是示而不范。如在访问烈士活动中,在扫完烈土墓后,还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登上烈士安息的五脑山顶,欣赏了鄂东名山——五脑山风景,还带着他们参观了帝庙,向他们介绍了庙过去及现在,替他们解签答疑(当然不是为了迷信)。师生同游共乐的情景引的庙里断了尘俗的和尚们羡慕不已,配合访问所写的英雄人物访问记收来后,全班竞无一人用到这一材料,问问原因,学生们都说为英雄写传,这材料用不上,评价时,我将这一材料插入××两位同学的作文中加入适当议论,顿使文章生色。因为这样写把我们的幸福快乐与英雄的无私奉献、英雄牺牲挂起钩来,把五脑山丰收在望的良田,五脑山人民安居乐业的牛活场景同英雄无私无畏的行为联系起来,提示了英雄的伟大价值,可贵精神,使作文主题和英雄精神一同升华了。示范,使学生豁然开朗,顿悟巧用材料在作文之中的妙用,同题第二次作文中,先前被许多同学认为没有多大价值的材料成了多方面的,最主要有二条:一是作出良好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借到学习作文的动力;二是提供了多方面作文技巧示例,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开拓了学习思路,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发掘·索取·示范”的作文教学法,其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能力与习惯,而且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水平,对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等诸多种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少低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与研究》 晓苏主编 2001年春秋专号
《初中语文教学通讯》 刘国正等编 2004年第4期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