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四个维度]教学反思的四个维度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 朱振宇
【摘要】
教学反思有课前、课中、课后、阶段性四个维度,在不同维度中分别进行假设式、灵光式、批判式和否定之否定归纳规律这样四个方式的反思。教学反思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关键词】
反思 维度 假想式 灵光式 批判式 否定之否定
孔子“日三省吾身”所以孔子能成为圣人,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开展“自我批评”所以中国共产党能永葆青春,无论是“日三省吾身”,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种反思。缺乏反思就会迷失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想继续向前方迈进,就有必要对已经开展的改革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学反思有四个维度,通过这四个维度对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不间断的反思,相信课程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敞的。
一、课前进行假想式反思
在教案形成之后,教师对上好课是胸有成竹了,但教案设计是否十分科学呢?这有待“上课过程”这一实践行为来检测。可是这样的检测,似乎对学生来讲就不公平了,学生好象成了教师的试验品。在提高教学效率,力求堂堂课都是精品课的今天,这样完全等待检测结果就有点不负责任了。
如此,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就有必要对形式的教案进行假象式的反思。所谓的课前假想式的反思就是根据自己形成的教案和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把上课的过程演绎一遍,通过假想达到检测教案优劣的目的,从而完成课前反思的行为。
1、在反思中对教学重要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假想。
教学中有的环节相当重要,上课时必须处理好。为了上出一堂优质课,教师有必要对重要的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假想反思。比如“导入 ”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好的导入 不仅能吸引学生,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甚至可以说为整堂课奏出了一个基准音,奠定了一个基调。
在教学《孔乙己》时,本人曾经确定了这样的一个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鲁迅,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应该说是我们浙江人的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孔乙己》”。教案形成之后,本人在课前把教案拿出来反思,想象着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始终觉得这样的导入 对上课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如何达到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对理解课文起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呢?本人设计成课前在黑板上画上大大的“Q”,课堂上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然后教师介绍 《阿Q正传》,最后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孔乙己》。设计好后,眼前似乎就出现了课堂上同学们议论纷纷的场面,有的说“这不是个大写的Q吗?”有的说“不对,像个人的脑袋”;有的说“那弯弯的是人的辫子吧”……最后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知道这是简笔画,画的是一个人后脑勺,拖着长辫子的后脑勺,我猜您画的一定是阿Q了。”教师赞许地说道:“对,这个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刚被假洋鬼子打了,说了句‘儿子打老子’逃跑时留下这么一个后脑勺的剪影。”然后略事介绍阿Q,最后引出孔乙己。通过假想后一个导入 有以下几点好处:①人物之间可以做出比较。②用简笔画可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神似,理解白描手法。在课堂的运用中也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既饶有兴趣地赏析了《孔乙己》。
除导入 外,教师对其他的环节也可作同样的假想,通行假想的检测还可以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的。
2、对切入点进行多角度的假想
教学中切入点颇多,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有助于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顺全文,理解全文的主旨。
本人在备郑振锋的《海燕》第一课时,原先选择了“春燕飞舞图”为切入点,在课前反思教案时本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假象,选择了“海上飞燕图”为切入点。想象中是由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着健美的海上英雄,由此联想起家乡的娇美的可人的小燕子,最后由家乡的小燕子来揭示“燕子归来寻旧垒”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估计学生在理解文章运用的“联想”的手法和来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时更加顺理成章,同时对托物言志也能轻松地把握,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主旨也是水到渠成了。文章的切入点变换后,作者的思路,运用的手法也便水落石出了。
3、对提问和学生质疑进行假想反思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是达到此要求的方法之一。启发得当,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达到将“讲堂”变成“学堂”的效果;启发不恰当,学生依然摸索不到正确的思路,如同一头雾水;启发过头,将答案呼之欲出,学生无须思维就能找到答案,则又回到满堂灌的老路。因此教师假想地多提出几个提问的方式,多角度地比较提问的优劣,就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另外,学生在文本探究中会发现很多疑问,课前教师已形成的教案,假想学生可能质疑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在教学《孔乙己》时,有同学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孔乙己的长衫到哪去了?”猛然之间,本人一时语塞,未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课前估计不足,未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想反思。
以上内容以外,对教学效果和对策也可以进行假想反思,设计相应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的深入。
二、课中灵光式反思
教学中教师有时突然开阔了思路,对教材、教法有了新的认识,灵光一闪将课上得相当优秀。这可以是教学中学生的认识给教师提供了启示,也可以是教师教案实践中厚积薄发。这样的反思其实非常宝贵,它是应时的产物,是珍贵的教学“珍珠”,教师要善于灵光突现,对这些灵光还要善于积累。
1、对意外情况的机智处理
教学有不可预知性,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意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上出一堂生动而有吸引力的课。
本人在教学《在法庭上》一文时,遇到一个意外情况在讲到课文结束时一句“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本意是启发学生认清夏洛克贪焚,爱财如命的性格,有个同学却认为“这不是什么贪婪,将他的全部财产剥夺了,那夏洛克自然只能去死了”。这么一个回答,不是我意料中的,但略一思索,这正好引出威尼斯法律的不公正,引出种族不平等的事实吗?还可以引出了夏洛克人物的复杂性。于是本人由此顺藤摸瓜,谈论了夏洛克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2、对失败之处进行补救
应当说课前反思毕竟是一种假想,并不得取代真实的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能反映出原先教案设计的优劣。课堂中往往会发觉原来设计较好的步骤反而了败笔,这时就要及时补救,挽救这一堂课,急中往往生智,这“智”就是当堂的灵光闪现。
本人在教授《斑羚飞渡》一文时,原先设计学生们说一说,看了老斑羚帮小斑羚飞渡后的感受。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地能深入体会到“死是另一种生”这句话含义,没想到同学们体会不深,言之无物。怎么办呢?灵光一闪,对了!本人让两位同学用手来演绎斑羚飞渡的场面。体会了震撼一刻后,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老师,为了让我们这群羚羊的种群得以延续,我感到我依然活着,而且活得坦然和理直气壮。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为了我更好地学习,辛苦工作,他们自己不肯多花一分钱。我知道了这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寄托。”学生是多么有思想呀。及时的补救,不仅换救了课堂,更是唤醒了一个学生的灵魂。
这种课堂中的灵光反思具有强烈的监控性,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厚积而薄发。
三、课后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课后的反思主要是针对已经上完的课,这时已经经过了课前假想式的反思,课中灵光一闪式的反思,课应该是上得比较优秀了。可是真正的反思还是课后的反思。
1、教学环节进行批判式反思
教学环节应当做到丝丝相扣,节奏组合恰当。合理的教学环节有利于课堂的顺序展开,巧妙的过渡使整个课堂和谐而有序。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节奏。节奏太快或太慢都不利于教学本身。
2、对教学目标 的制订和落实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 是否有效落实。如果没有落实,那么在制订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教师要批判地思索教学过程 。借助学生反馈教师更是应该更新考虑重难点的设制和突破。
3、对教本研读进行反思
上完课,通过课堂上的反思,我们再来做课后反思更有针对性,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到位了吗?教师对文本中精彩的片断剖析了吗?教师对文本的主旨把握是否深入和实事求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具有个性?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延伸、升华?另外,教学中,教师是否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的研读也十分重要。
4、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得以发展,我们就有必要反思以下几种情况:学生的思维是获得锻炼了还是受到了禁锢,学生的个性是获得张扬还是受到压制;学生的思想感情是主动升华的还是被动提升的;学生审美能力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学生的文学修养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批判的内容。
四、总结反思,摸索规律,进行“否定之否定”
反思之后,不能置之不理,不仅要将反思进行总结,还要归纳,摸索规律。反思不是目的,反思是手段,为了以后,能优化组合,巧妙应对。同时对反思还要进行反思,反思的不一定正确,还是抱着怀疑的目光看待它,进行“否定之否定”。这样可更好地洞察自己非常熟悉的教学实践,揭示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理念。
本人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即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过程,即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用好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就个人而言还是力争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详细阅读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详细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详细阅读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详细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详细阅读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详细阅读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详细阅读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详细阅读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详细阅读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