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杂文收录 2025-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

的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内容提要:调查发现农村中学存在大量“留守学生”,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他们的成长令人担忧,在教育上存在问题,结合调查分析现状,谈经验对策。

关键字:农村  留守学生  教育  调查  分析  对策

塘坊初中:郑模亮

笔者先后在两所农村中学任教,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其存在的大量“留守学生”的教育个中的酸甜苦辣咸感受很深,下面就谈谈这一问题。

“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虽有爷爷奶奶或亲友照料,但他们的成长令人担忧,值得各方关注。

一、“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转型期间打工者尤其农民工的日益增多,家庭里增加了需要隔代抚养的新成员----留守孩子。笔者曾在2004年10月对地处大山之中的丁阳初中2006级学生调查,该年级共有学生326名,有家长在外地打工的254名,约占学生总数的77.9%,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的148名,占学生总数的45.4%,父母同时出去打工的有106名,占学生总数的32.5%。笔者也在2005年10月对地处城乡结合的塘坊初中2007级学生调查,该年级共有学生335名,有家长在外地打工的217名,约占学生总数的64.8%,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的123名,占学生总数的36.7%,父母同时出去打工的94名,占学生总数的28.1%。调查还发现,一个家长在家的85%以上是留守母亲,而她们中又有70%以上的人在本地的酒厂、水泥厂、陶器厂、烟业公司等工厂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大多工厂实行多劳多得制,有的家长往往天不亮就出门,半夜才回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象我们这种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打工族后代的教育,却远离了父母。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或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和管理不力,许多人孤独闭锁,心性冷漠,学业荒废,误入歧途,出现了很令人扼腕叹息之事。

二、“留守学生”的教育调查分析

通过对两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的教育调查,迫于生存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这些“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教育上存在以下问题:

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形成了隔代教育现象。而这些老人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二次。在家时,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有些孩子不思读书,迷恋上网吧和游戏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更容易溺爱孩子,他们相对落后的管教方式、观念及某些生活习惯等,也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留守学生”受到伤害的悲剧。少数留守女孩还不时受到性侵犯的威胁。

2、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在这一时期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祖辈只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孩子,但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顾不到。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使这些孩子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了烦恼,大部分孩子都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极端的性格。这种性格和情绪上的缺陷,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留守孩子中往往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轨行为。

3、影响学生的学习:祖孙辈的年龄相差40到60岁之间,这部分农村老人有70%以上是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法顾及,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不要饿着,不被冻着,是很多留守老人带好孙儿的想法。由于祖辈对孙辈往往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但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孩子犯了一些过失,也认为“树大自然直”,姑息纵容,使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有些外出务工者的孩子有“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想法。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有的孩子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有的孩子生性骄横,漠视校纪;有的孩子玩心很重,上网吧、逛游戏厅。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还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结果,在“留守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在情况严重的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相对来说,孩子的父母比较了解现实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精力也比老人充沛。

三、“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应当承认,“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作为担负教育教学重任的学校和教师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我作为工作在教育前线的一名教师,心中对这些“留守学生”的成长时刻担忧着,惟恐哪位学生因“心灵寂寞”而性格变异、学业荒废,误入歧途,那样我的心将永不安宁。所以在工作中尽心尽瘁,想方设法给予我的孩子们以“心灵鸡汤”。总结几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班级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对策:

1、创建新的班级机制,管住“留守学生”。动员“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学生”专用花名册及其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班主任为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职责是:定时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定期清理“留守学生”生活费用,让孩子少有余钱、绝不少钱;监督“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学期末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2、实行 “谈心日”制度,促进“留守学生”。班级定期召开留守孩子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杜绝“留守学生”因厌学而流失。

3、建立应急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告知委托监护人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办公室开设专用电话,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重视和家长的合作教育。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可让其发挥起积极的作用: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是促进孩子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这里我只谈了作为教师在现状情况下所能做的事情,当然不尽完美,期待与教育工作者们交流,更寄于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为留守生的义务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2005年10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15.html

  • 古诗鉴赏的方法_古诗鉴赏方法指导

    点击浏览该文件...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是什么|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 邵晓东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它用到语文教学过程 中,能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语文教改设想_语文教改:拒绝“伪新课程”

    江苏省常州市第十五中学 梁增红(邮编213001邮箱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语文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专家学者著书评说,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更是把新课标当成新世纪的语文教学的航标。新课程,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从专家所描述的情形看,前景是美好的。无庸置疑,在新...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开学第一课让我来]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引言:我多次说过,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我的课是相当散漫的,而且目前还没有改变这种讲法的欲望,所以紧张的高三的第一节课,我仍然不准备上课,而是跟大家讲一些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是我从网上听到的。并且我还可能要给你们一些忠告,这些忠告被许多人证明行之有效,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你有心,请记...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案创新

    以应试为惟一目的的指令性课程范式,严重禁锢了师生双方的教学创造力及其应有的发挥,导致对欲被开发的中国智力资源的深度破坏。正在全国范围推开并深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解构这种全预制、全封闭和全垄断的指令性课程范式,而教案作为指令性课程实施的首道工序,更是以其强烈的预设性、规范性和指示性束缚了师生课堂...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如何说课及说课要点]如何说课1

    一、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_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十种意识

    意识诱发行动。科学的意识诱发正确的行动。面对网络化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十种意识。一、 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有优良的传统,也脱不开因袭的重负。在认真清理遗传的同时,创新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可以这么说: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的立锥之地。创新的领域极为广阔,从现实性讲,亟待通过创新解决的问题有...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王财贵教授的经典诵读】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专题讲座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 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_“研究性学习”在法国

    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较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育人方式提出了挑战,法国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阶段。1990年由现任总理若斯潘领导的教育改革主要在制度层面,1994年开始转向重视中小学学校...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和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误区辨析

    安徽皖西学院 黄伟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 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

    发布于:2025-09-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