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成功的鼓励]成功源于鼓励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龙泉外实校初中部:雷飞平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擅长烹制烤鹅的人工作多年,却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赞赏。有一次,他烹制了一只只有一条腿的鹅。当老板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告诉老板鹅本来就只有一条腿。窗外有群正在打盹的鹅,此时正缩起一条腿,只用一条腿支撑身体。老板朝那群鹅击了几次掌,受惊的鹅就放下了缩起的那条腿。这个人见状,不慌不忙地说,鹅本来只有一条腿的,只是你击掌给了他鼓励,所以它才有了两条腿。老板听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马上就给他加薪了。这个故事中的伙计很聪明,他选择了一种巧妙的方式使自己的要求获得了满足,同时也说明鼓励是多么重要啊!的确,每个人都需要鼓励,这并不是虚荣的表现,而是我们情感上的一种需求和满足。记得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过:我们现在最大的恐怖,不是看不到 我们的不足,而是看不到我们身上潜在的巨大的潜力。及时而恰当的鼓励就能把这种我们没有意识到潜力发掘出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我是一个语文老师。说实话,我是非常不想当老师的,因为我觉得当一个好老师确实不容易。对我来说那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然而正是由于被人鼓励,我才走上了这条教书育人的道路。我永远记得大学里教教学法的袁老师,要不是她,我是不会当老师的。有一次,我们看了《变色龙》的教学录象,她让我们写一篇论文,论述语文教学原则的运用。和平常一样,我草草地交了作业 。结果让我很意外,我的那篇小论文被袁老师拿到班上作范文,她还当着全班同学表扬我,说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师。那时候,我真的是受宠若惊。无言的感动胜感过有声的表达。也就在那一刻,我作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当老师,而且要当象袁老师那样的好老师。在接下来的讲课,考试中我总是得最高分,与其说是袁老师由于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我另眼相待,不如说是我在她的鼓励下更加努力学习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结果。。直到今天,我还能从师弟师妹的口中得知,袁老师在给他们上课时还经常提到我。每当这时,我的心中就会感到很愧疚,同时更多了一份责任感。我暗暗得告诉自己,我不能辜负袁老师的期望,我一定要作个好老师。
被人鼓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鼓励别人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和支持,而这种鼓励也往往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说别人一次不经意的鼓励成就了你一生的梦想,那我们为什么要吝啬这种鼓励呢?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总是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我惊喜地发现:鼓励,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班上有个叫文煜松的男孩,个子很矮,长的很胖,有点口吃,再加上成绩不好所以无可争议的就成了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他从此变得很自卑。我在学生周记里发现了这些情况后,对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或多或少让这个男孩感到了一些自尊。但是要真正改变他,还必须树立起他的自信。课余时间,我经常鼓励他,不能改变别人,那你就改变你自己,使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想一想邓亚平吧!当她才十岁时就获得了少年组的全国冠军,依照惯例她可以自动进入国家队,但是国家队不要她,因为有人说她太矮,没有发展前途,还有人说她形象不好,不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邓亚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停地以一次次的夺冠来证明自己。继1990年获亚运会冠军后,连续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邓亚平时代”。现在还有人说她矮,说她丑了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后还有人敢嘲笑她吗?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写作比较好。于是每次评讲作文时,我总要表扬他进步了,有时还在班上读他的作文。在我不断的鼓励下,这个男孩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其次胆子渐渐的大起来,甚至能够举手发言了。在他的作文当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轻轻柔柔的春雨充盈着十里长街,渐渐地,雨大起来,不一会就化作了僻静山乡里小溪潺潺的歌唱。”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自卑的男孩能写出这样富有灵气的句子。在我讲课文《春》的时候,他背出了别的同学不知道的韩愈的《早春》;在班级诗歌朗诵会上,当别的同学还在面面相觑的时候,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他朗诵起了流沙河的《理想》。那一刻,我发现他的声音竟如此的清晰,如此的响亮。文煜松的进步使那些嘲笑他的同学再也不敢嘲笑他了,也使我不得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重新再思考。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实,老师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批评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渴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李商隐有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让明珠泣泪,良玉生烟是诗人那个时代的不幸,而埋没了学生的天分则是为人师者的悲哀。学生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他们对老师无限的依赖,信任,崇拜,我们就必须珍视他们,呵护他们,把他们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眼里,我们的心中,把他们培养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老师们,多鼓励学生吧!因为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声发自内心的赞许,一份满怀希望的期待,都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