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与你抗衡大壮]我拿什么与你抗争

杂文收录 2025-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xue-lang

        如果说教育是件细水流长的事情,那么2003年的年初我和学生一起遭遇了我教育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这可以说是一次已有成果显现的教学改革的延续,学生重新进行优化组合,进行分层次教学。但亲身参与,给人的心灵撞击却是无与伦比。当时我接手担任了优化组合后剩下的优分率之外的所谓次好班。望着这群从昔日荣耀下淘汰出局的孩子们,我能同样感受他们此刻难受、绝望的心情。沉默、颓废、失去信心是此刻笼罩在班级上空的乌云,但今天的正视失败才是明天获得成功的保障,逃避从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知道再次鼓起他们的希望之帆是当务之急的事。

我仔细分析了同学们的现状,他们的悲哀莫过于是失去目标,没有具体努力方向,由此而失去学习动力从而导致失败的悲哀。其实他们的基础不差,他们同样有聪慧的大脑,健全的思维,甚至较好的学习底子,只是由于努力不够,或偏科厉害才出局。可现在他们都把自己归入了差生的行列,一蹶不振,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因此我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这一心态。我和所有任课老师通好气,不以差生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以考省重点一步之遥的要求对待他们,因为我知道老师的认同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人在灰心丧气时,他渴望听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哪怕言过其实,让他自大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重拾信心。第二步是利用一切时机不停地为他们打气。从我的切身体验,老师的一次鼓励最起码能让学生保持三天的热情。记得那是分班后的第一次班会,我先是仔细分析他们当时的学习现状,然后明确地给他们订下了一个死任务,一年半后要一个不拉的全部上高中,一半以上的同学要上省重点高中。记得当时有同学用极不自信的眼光询问我:我们这些被淘汰出局的人还能抱此种希望?我笑了,是啊,我们凭什么?凭我们的潜能,凭我们知耻而后勇的气概。记得当时同学们的眼睛眨都不眨的紧盯着我,“你们了解自己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说世上唯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但实际情况呢?千百年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始终是个谜,没有什么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潜能的极限。大自然赐予我们拥有无限潜能的大脑,但在人的一生中,大脑潜能的利用还不到百分之一,谁能说我不行?世上有比我们遭遇更大困厄的人最后都获得了成功,凭什么有健全的体魄,正常发育的大脑的我们在十三、四岁人生才开始的时候就给自己下个定义说我不行呢?”听完我这段话,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微笑,是啊,打开学生心中的结,时刻让他们心中抱有希望,这也是一个教师要时刻铭记在心并要把它贯穿于教学始终的做法。因为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实现的障碍,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试问那些都不敢相信奇迹的人,又怎么能获得奇迹呢?所以当我们把希望的种子播种到学生的心田里,再以信赖之水时刻浇灌,总有一天,它会萌芽、开花,最后结出丰盈的果实。

重拾信心后,怎么做就成了同学们的最大难题。每个人失败的情况不一样,学习又参差不齐,而我又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盯着帮助他们改正不足。怎么办?我又仔细分析了所有同学或者说失败者的共性,即差在思维的方式和由此造成的意志力的薄弱上。就象彭端淑《为学》一文中所举的僧富者和贫者的例子,僧富者因过多的考虑外在的种种困难,结果不能成行,而僧贫者采取边行动边克服困难的做法,结果仅凭借一瓶一钵就到达了南海。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难、易和做的关系。而我面临的学生也一样,他们也知道种种道理,甚至自身的弱势所在,但要克服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惰性,是多么的困难。因为人们总习惯于找理由为自己的惰性开脱。鉴于这一点,我在班上推行两个行动准则:一是“不找借口”,二是“马上行动”。这两个准则相辅相成。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借口,也可以获得成功,但两者我们无法兼得。事实上,不找借口是减少忧虑的良方,也是获取成功的有效工具。

仔细想一想,“借口”通常只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如同学们经常说的“我恐怕不行”,“我没有时间学”,“我很怕迈出这一步”,“我担心我做不到”等等。其实一个习惯找借口的人,是无法发挥他的最大潜能的。当借口浮上人们的心头时,他会紧抓不放,把它作为弹药用来对付自己。这是一种自挫的习惯。当我们消除掉这借口背后的恐惧,不再忧虑时,我们就会充满信心继续前进。当同学们明了借口之后原来就是恐惧、迟疑、颓废作伴随时,他们顿时明了问题的症结。于是当作业 又拖拉时,一句催促的话就使他立即坐下提笔疾书;当上课又开始东张西望时,一个提醒的眼神,就使他重新投入听讲中,哄闹时、分心时、气馁时,同学间或老师的任何一个小小的提醒都能让他们幡然醒悟。是的,任何时候别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唯有立即改正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提出“马上就做”这则行动的口号,是因为我发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与优等生的差距还在于有拖延的恶习。“等晚上再做功课”,“等明天再去背英语”,“等星期六再做配套练习”,是他们惯用的方式,一个等字,搁着今天的事不做,留待明天,在这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足够能将那件事做好。俗话说:“命运无常,良机难在”。我告戒同学们,不要畏难,不要偷安,不要坐等,要避免拖延的习惯,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假使对于某一件事,发觉自己有了拖延的倾向,那你就应该不管那件事怎样的困难,都要立刻动手去做,只有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而拖延会盗去你的时间、品格、能力、机会、与自由,使你成为它的奴隶。“要做,立刻就做”,这是人们成功的格言。马上行动的做法,让同学们改变了拖延的陋习,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抢回了学习的效率,从而也为自己创造了机会。望着一个个迎头赶上的同学,我欣慰了。

回顾这一动人心魄的一学期,挫折与成功交织的一学期,在灰色人生中进而勃发生机的一学期,我深刻感悟到一个班集体的经营与建设,其实也就是对人的经营与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由同学们良好的言行举止汇集而来,而只有当我们改变看世界看人生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改变自身,奋勇向前。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1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