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能力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永定矿兴中学 卢仲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学习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类语文训练中不仅阅读理解能力所占比例大,而且逐渐由课内外并存向课外转变,由语段向整篇文章转变,有增加阅读量的趋势。材料全出自课外,阅读量有所加大,内容加深。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强化综合能力的考查,强化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并有考查整篇文章的趋势,阅读量加大,对速读提出更高要求。考查重点由侧重文体阅读转向文章整体理解体悟的检测,有淡化文体的趋势。将考查的视点较多地集中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内容概括、信息提炼、语言品味、再造利用等方面,间接考查学生的文体知识运用能力。侧重检测学生信息素养,加大了考查难度。考查内容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导向。人文性和教育性是语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近几年课外现代文阅读大多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或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与环境;或剖析生命的价值,颂扬向上不屈、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或歌颂无私的爱,揭示生活的哲理,等等。考查方式由主客观题并存向纯主观题转变,加大了开放性试题考查力度。语文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阅读能力强否也成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一个重要尺度。一些学生对课外阅读尤感头痛,如何,教学过程 中有些规律和要求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
首先,对一篇文章要有整体感知即学生面对一篇课外阅读的文章应先浏览,粗知大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哪些思想感情,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或知识。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才能居高临下,有的放矢,这一步骤的完成,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有助于后面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不要以为题目还没有看就去看文章是浪费时间,整体感知过程不仅仅把握大意,了解意图,还会对一些关键的重要语句的位置产生一些印象,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后面题目的完成以及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整体感知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咀嚼总结性语句、整体把握文意的基本方法。建议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对照文后的阅读题目再读每段的首、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写了什么。这样就解决了整体感知题,也只有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才不至于失去一大片。不管做什么题,在阅读时都要寻找文中内容或情节所演绎和归纳的因果关系,因为追因法是命题的主要方法,一定会有“原因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的题目。答题时一定要做到“八查”,即“查题干”看看题干的出处,看准题干的要求,答案往往在题干出处的前后句、本段的总结性语句中、上下段中等;“查题目”“查提示”包括注解与相关链接的文字和图片信息等;“查过渡”“查修辞”“查中心”“查指代”“查省略”等。登临绝顶,方能一览无余;读懂全文,才可参透细微,解读一篇现代文必须有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先看“题”再读“文”,甚至带“题”读“文”,看一题读一段做一题。这样看起来省时,但对全文没有把握理解的前提下仓促答题,很容易顾此失彼,一叶障目,造成失误。有些题目必须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如“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等内容考查,没有整体感受,是难做好的。一般来说,在答题前至少要通读两遍文章。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捉信息。这一次一般最好不带题目,在自由状态下获得基本信息,诸如内容、思路、观点、态度、情感、方法等,看懂文章。重点把握文章写什么,怎么写,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做到心中有数。有时最初印象是最鲜明的,也是准确的。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捕捉信息,简要归纳文章内容,最好是每段内容。这是解题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就会造成答题的失误。
其次,要结合阅读题进一步精读文章。阅读的过程是与作者生活经历,情感交流过程,再创新的过程,作为学生阅读理解文章,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结合所要完成的题目有目的性的筛选文章信息,精挑细拣,对有利于完成题目的文章字词句在精读过程,结合所考查题目,初步在文中确定它的位置,以便完成题目时能一一对应,为我所用,精读过程要关注一些关键字词句,特别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性句子,说明文中各段的中心句,议论文中概括观点句子等。文章重点词语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不是基本义,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具体含义,要查找上下文的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近称指示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中、远称指示代词“那”或“其”的答案一般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内容整合信息来作答。重要句子包括六种(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题。修辞句要关注比喻和对比(衬托),答比喻的作用不要只答“生动形象”四个字,要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答“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还要注意在内容上的层进、对照、转折、并列等作用。呼应句都是前呼后应,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内容或在结构上的照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他人的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也有引出问题的,要明确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句,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明确阅读目的,快速筛选信息。这是解答阅读题的关键之处。筛选信息就是扣题阅读文章,在相应的段落里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整合,概括要点,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于胸有成竹之际,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如文体阅读常识、语法知识及阅读经验等去逐一完成每道题目。完成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做题。如对词句的理解,既要看到字面意义,更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特别根据上文的提示,尽量先用原文回答问题,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加以理解分析。对文章内容理解则要注意尽量完整和全面。往往一篇文章从几个方面写某个对象,这些方面文章都会有所提示,不应忽略这些方面中每一个内容。
另外,由于文章的共性和人类情感的相似性,因此完成阅读理解题时,利用这些共同的内容和相似的情感可以帮助理解一些题目。利用规律性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句子和文章内容加以恰当点拨分析。结合人类一些共同的相似的情感加以分析,才能真正完整。依据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明确答题要领。一篇文章的内容总是顺着一定思路来安排的,总有点规律可循,如中心句后往往有支撑句对其进行解说,对中心句的理解就可定向在其后的支撑句上。散文中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表达主旨,抓住它就抓住文章的核心。就一些知识点来说,其作用也有规律的,如记叙这一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不同。在记叙文中通过事例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的感情等;在说明文中往往是举例子,说明事物特征;在议论文中是举例论证,阐述事理。同是写景,有的对自然景物的喜爱,有的借物言志说理,等等。又如现在提倡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说,我们可从主人公的性格、地位;从社会背景;从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从次要人物的言行等方面入手去理解。就拿修辞来说,比喻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也不同。如分析独立段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方面入手,就结构而言,处在段首有总领下文的作用;处在段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段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解题会很快切入要点,不至于无从下手。同时还要明确一些答题规范,知道一道题从哪些方面来解。如要求说明拟人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从“描述对象”和“表达效果”两方面阐述。而大多学生往往重解“表达效果”而忽视“描述对象”。另外解题时还要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学生特别在理解词语的含义上容易忽视这一点,误认为解释词语,不知道品味词语是结合语境反复体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是的意义和作用。
还有,现在的阅读题中有一些开放性题目,根据文章内容有关方面加以拓展延伸,往往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和感受认识,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阅读题灵活性较大,难度不高,往往言之有理即可,但答题时也要注意有理,这个理包括美好的、健康的、正义的情感,不要用纯粹个人偏激看法观点当作一种创新,同时也要注意答题时与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展开恰当的议论,选择合乎要求的事例等。主观开放题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仿例造句”“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谈写作特色借鉴”“课外提供佐证事例”“扩写”等。答此类题,不管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理由,理由要从两个以上角度回答,回答的字数不能太少,以使答案丰满。主观开放题还包括推断和联想类题目,这类题目一定要抓住文中提供的已知信息,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联想题只要做到“合情合理”就可大胆想象。
最后,在完成各道阅读题后,还要重新审视所读文章,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快些,但一定要加强目的性,即检阅所要完成题目信息筛选恰当与否,有没有出入疏漏偏离、错误等,解答阅读理解题时要树立写作意识。解答主观题不仅要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还要能把自己消化吸收的结果表达出来。学生在解题时往往追求简单化,三言两语甚至几个词语就完事了,答案不成句子。或表述混乱,言不达意。造成不必要有失误。这在语文答题时是一大忌。一般题目要用准确、具体、完整、通畅的语句来表述答案。答题要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讲究思路、文采。现在主观表述题的“评判标准”不求唯一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要求不仅答得对,还要答得好,答得妙。对语言表达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应学会用恰当句式、修辞增强文字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准确率,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现代文的能力。当然,不能靠训练几篇文章,更多的功夫应是平时语文学习,课外阅读,只有平时阅读时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注意消化吸收,不断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练习时不怕阅读理解题,做到得心应手,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能力。
-
我谈如何学语文|与初一新生谈如何学语文详细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王荣华 石家庄市二十五中学刚升入初中的同学,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美好憧憬,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都愿在新的环境中展现一个辉煌的自我形象。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些同学的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部分同学对学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足为...
-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节外生枝”:语文拓展教学的有效策略详细阅读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王玉华 225300【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节外生枝”的拓展教学正是这一理念下一种教...
-
与湘东王论文书|梦书的论文:跟王小丫学什么详细阅读
“我到《开心辞典》,就是为了看看王小丫。”这是许多到开心辞典栏目的观众说的。刚看这一栏目时我有些不以为然,然而没看两期,我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丫迷。我曾想过很久,是什么使王小丫如此成功呢?若说她清秀的长相,现在的主持人真可以说得上是美女如云,小丫可不是很出众;若说她主持的栏目好吧,《开心辞典》是...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作业 设计详细阅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作业 设计 [摘 要]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 ,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习,灵活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业 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业 不仅是检测...
-
[讲课好评怎么写]上好评讲课的“五步曲”详细阅读
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初级中学校 胥炯富 张正春评讲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答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科素质状况和教学的实际效果。能否针对学生在解答中存在的问题采取...
-
小学课程开发建设经验总结_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总结详细阅读
新丰县第三中学—2005jqp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满足需求,慎重实施,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以对学生学业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兴趣特长辅导类课程为开发重点,做到“广泛性”、“实效性”、“基础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与我校“全面发展、书画见长”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因此...
-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阅读教学体系”与“阅读教学建议”之比较详细阅读
“阅读教学体系”与“阅读教学建议”之比较 四川广元剑阁县江口中学 王继伟 邮编:628307 王继伟,男,汉族,31岁,中共党员,中文本科毕业,任教于剑阁县江口中学。有论文发表,部分获市县奖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活动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三年多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出现了...
-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详细阅读
济南五中 顾永琳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更有着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美。语文学科以它多种体裁、多种内容、多种语言风格的巨大蕴涵力,具有浓厚的美学色彩。学生面对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面对一堆语言文字,更是面对...
-
【解读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详细阅读
福鼎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会议交流材料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唐炯武明年秋季,我市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就要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为此,想和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就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一、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
-
以后会为话题作文四_搞好话题作文的“四化”建设详细阅读
尽管话题作文给考场作文带来了一定量的克隆、宿构作文,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但话题作文便于考生独抒性灵,张扬个性,展示特长。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2003年中考作文,话题作文风采依旧。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不少教师已有不少论述。,但笔者认为,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依然是有话可说。套用目前一个时髦的说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