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我区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中的

杂文收录 2025-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几个共性问题及其反思

 

                          冷水滩区仁湾镇中学 蒋剑中

 

【摘  要】 我区新课程改革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的几个共性问题,作探讨式的论述,以期唤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探究式学习   共性问题  反思

 

我们冷水滩区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两年多了,笔者用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走访调查了本校及本区的部分教师及学生,发现:我区新课程改革在取得一些可喜变化的同时(诸如,教师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独立性的增强等等),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通过平常上课、听课,笔者发现,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的几个共性问题, 作探讨式的论述,以期唤起人们的关注。
    (1)重过程与面向全体的矛盾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小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问,使学生被教师牵着一步一步从旧知走向新知。这种方式虽然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但它能够让大多数学生跟得上,听得懂,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跳一跳,摘桃子",如果学生跳一跳也够不到,他就不会跳了。
     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旧知到新知这样一个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往往提出一些跨越性较强的问题。这样确实为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那部分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但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和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从而导致他们无事可做,与其他同学越落越远,造成班级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感悟力也不一样,这是个问题。
     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普遍采用的参与式学习的形式恰恰给他们创设了良好的偷懒空间。在目前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探究状况也很难把握,所以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教育活动面向全体的矛盾也很难解决。这个矛盾恰恰又是目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反思:缩小班额,尽量面对全体;或者采用分层教学;加强认知训练。
    (2)固定的时间与不可控的教学容量的矛盾 
     采用探究式、参与式学习方式会使课堂中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的因素,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把握时间的分配。多数情况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他们提出的内容和方法往往纷繁复杂,层出不穷。这种势头固然可喜,但是却在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不可控制性。教师往往因此或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拖堂,或教学过程 虎头蛇尾。
     反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不拖沓,及时肯定正确思路,选择最优,从而迅速点出本课重点,使学生发散的思维迅速集中,这样就有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同时也能完整地达成教学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的点拨,教学机智的运用,严谨的问题设计及合理的分组也是同样重要的。
    (3)合作探究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矛盾 
     目前课改的目标,大大降低了各科教学的难度,同时删减了大量的知识点(如语文学科中的语法,文体常识等),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但在课堂改革实施中,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强化、反馈被削弱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越来越差,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两者很难兼顾。而且有些知识学生是不能靠探究,合作来完成的,只能靠间接传授。
     反思: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虽有变化,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它们同知识目标是融在一起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其它两个目标就如水上浮萍,表面虽然繁茂,实际却无生命力。
    (4)课堂秩序与课堂结构的严谨的矛盾。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操控下按“程序”进行,因而,教师感到心里比较踏实。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课堂上常常出现“无序”的状态,有时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使教师感到不安,甚至焦虑。
     反思: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需把握分寸,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又要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既要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又要积极引导、善于沟通。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我们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我们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点,操作却相当困难。
    (5)网络技术应用与教学的“效率”的矛盾。
     在城市比较先进的中小学校里,笔者发现到:网络的运用,为学生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丰富的内容,五彩的颜色,确实吸引了我们学生的“眼”,但也占用了我们学生大量的时间。课堂的效率值得考虑。“多、慢、差”的困绕始终是网络运用的弊端。
     反思:信息技术只有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 和内容,才能取得实效。而寻找这个“结合点”的困难确实相当的大。
     (6)老师的综合素质与相应的配套教材、资料严重不足。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7)学科间的协调性差:每科强调实践,查资料,写调查报告,一哄而上,学生无暇兼顾 ,反而负担加重,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8)显性作业 、隐性作业 难控:如查资料,观察实验,阅读、朗读、口语交际,讨论交流等难以监控。

(9) 课程实施缺少比较权威的评价

健全的评价机制能使人们对课程的实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衡量标准。课程实施之前,人们可以根据标准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应该着力去做;课程实施之中,人们可以根据标准及时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纠偏补阙,扬长避短;课程完成之后,人们可以根据标准评估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上到下已有相当完备的评价机制,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则缺少比较权威的评价。虽然有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了一些评估办法,却都比较零碎,不够规范,而部分学校甚至连起码的评估标准都没有。比如,就学生来说,如何保证全员参加?如何保障课时用足用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评价学习成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绩在各科中处于什么位置?又比如,就教师来说,对指导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应该达到哪些指标才算合格?达到什么指标可算优秀?教师的工作与业绩又该如何挂钩?建立评价机制是管理上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机制,才能引入竞争,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热情,也才能使探究性学习有章可循。

反思:教育局教研部门应结合我区的实际制订一些评估办法。

(10)家长的担心:孩子是否成为实验的牺牲品?中考、高考怎么办?

当前,中考是初中阶段教学的“指挥棒”;特别是高考,它仍是中学教学实实在在的“指挥棒”,它的导向作用无可替代。探究性学习与高考关系便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培养了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增加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了视野,这一切,对于在中考、高考中取胜,当会有所助益。但是,探究性学习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它所探究的内容,似乎与中考特别是高考命题没有直接关系,而且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学生某种潜质的培养开掘,对高考来说,大有远水不救近火之虞。加之它难调控,费时费劲,不少人对探究性学习是否适合中国“教情”提出质疑。

反思:笔者认为,如果质疑倒是可以从“校情”的角度提出。当前,许多学校权衡课程的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以对高考是否有利为标准。倘若不切实解决好探究式学习与中考、高考的关系问题,那么实施这门很课程的阻力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权威、最切近的解答,恐怕就在中考、高考本身了。如能利用中考、高考的杠杆作用,在命题上为探究性学习撑起一片蓝天,则该课程可能丽日高照;反之,要使该课程深入人心,恐难办到。 

 

以上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但无论怎样,新课改的新理念始终值得我们信赖。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是最好的明证,虽然它还有诸多的问题,但“瑕不掩玉”,它将引导我们走过“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寒冬,带领我们越过“荆棘丛生”的滩涂,激励我们鼓足前进的风帆,向着远方启航。

 

 

 

 

                                         2006年3月

 

 

 

 

 

 

 

 

 

 

 

 

 

 

 

 

 

 

 

 

 

 

 

 

 

 

 

 

 

 

 

 

在此,我想就我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作粗浅分析,以期唤起人们的关注。

观念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弊端设计的,然而,“研究性学习”是什么?它不再以课程为依托了,似乎不再需要老师教了,也不再有教材可读了,学生有些放任自流。“这也叫‘课’吗?学生能学到什么?”我们很多教师已习惯于把学生纳入视野之内,一旦游离视野就忧心忡忡。这种情况,往积极方面说,反映了教师的责任心,能把教师的意志最大限度地贯彻给学生,能使学生接受学校预先设计好的规范化训练;往消极方面说,容易把学生统得过死,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潜质难以得到有效开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课题动手动脑,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身去体验与感受。这种学习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与潜质的开掘发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它不争一考一试之得失,这正是该课程的显著特点。

评价问题 

健全的评价机制能使人们对课程的实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衡量标准。课程实施之前,人们可以根据标准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应该着力去做;课程实施之中,人们可以根据标准及时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纠偏补阙,扬长避短;课程完成之后,人们可以根据标准评估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上到下已有相当完备的评价机制,而“研究性学习”则缺少比较权威的评价。虽然有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了一些评估办法,却都比较零碎,不够规范,而部分学校甚至连起码的评估标准都没有。比如,就学生来说,如何保证全员参加?如何保障课时用足用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评价学习成绩?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绩在各科中处于什么位置?又比如,就教师来说,对指导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应该达到哪些指标才算合格?达到什么指标可算优秀?教师的工作与业绩又该如何挂钩?建立评价机制是管理上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机制,才能引入竞争,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热情,也才能使“研究性学习”有章可循。

与高考的关系问题

当前,高考仍是中学教学实实在在的“指挥棒”,它的导向作用无可替代。“研究性学习”与高考关系便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培养了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增加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了视野,这一切,对于在高考中取胜,当会有所助益。但是,“研究性学习”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它所探究的内容,似乎与高考命题没有直接关系,而且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学生某种潜质的培养开掘,对高考来说,大有远水不救近火之虞。加之它难调控,费时费劲,不少人对“研究性学习”是否适合中国“教情”提出质疑。笔者认为,如果质疑倒是可以从“校情”的角度提出。当前,许多学校权衡课程的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以对高考是否有利为标准。倘若不切实解决好“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关系问题,那么实施这门很课程的阻力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权威、最切近的解答,恐怕就在高考本身了。如能利用高考的杠杆作用,在命题上为“研究性学习”撑起一片蓝天,则该课程可能丽日高照;反之,要使该课程深入人心,恐难办到。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07.html

  • 我谈如何学语文|与初一新生谈如何学语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王荣华 石家庄市二十五中学刚升入初中的同学,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美好憧憬,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都愿在新的环境中展现一个辉煌的自我形象。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些同学的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部分同学对学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足为...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节外生枝”:语文拓展教学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王玉华 225300【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节外生枝”的拓展教学正是这一理念下一种教...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与湘东王论文书|梦书的论文:跟王小丫学什么

    “我到《开心辞典》,就是为了看看王小丫。”这是许多到开心辞典栏目的观众说的。刚看这一栏目时我有些不以为然,然而没看两期,我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丫迷。我曾想过很久,是什么使王小丫如此成功呢?若说她清秀的长相,现在的主持人真可以说得上是美女如云,小丫可不是很出众;若说她主持的栏目好吧,《开心辞典》是...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作业 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作业 设计 [摘 要]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 ,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习,灵活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业 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业 不仅是检测...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讲课好评怎么写]上好评讲课的“五步曲”

    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初级中学校 胥炯富 张正春评讲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答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科素质状况和教学的实际效果。能否针对学生在解答中存在的问题采取...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小学课程开发建设经验总结_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总结

    新丰县第三中学—2005jqp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满足需求,慎重实施,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以对学生学业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兴趣特长辅导类课程为开发重点,做到“广泛性”、“实效性”、“基础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与我校“全面发展、书画见长”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因此...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阅读教学体系”与“阅读教学建议”之比较

    “阅读教学体系”与“阅读教学建议”之比较 四川广元剑阁县江口中学 王继伟 邮编:628307 王继伟,男,汉族,31岁,中共党员,中文本科毕业,任教于剑阁县江口中学。有论文发表,部分获市县奖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活动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三年多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出现了...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济南五中 顾永琳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更有着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美。语文学科以它多种体裁、多种内容、多种语言风格的巨大蕴涵力,具有浓厚的美学色彩。学生面对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面对一堆语言文字,更是面对...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解读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

    福鼎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会议交流材料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唐炯武明年秋季,我市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就要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为此,想和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就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一、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 以后会为话题作文四_搞好话题作文的“四化”建设

    尽管话题作文给考场作文带来了一定量的克隆、宿构作文,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但话题作文便于考生独抒性灵,张扬个性,展示特长。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2003年中考作文,话题作文风采依旧。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不少教师已有不少论述。,但笔者认为,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依然是有话可说。套用目前一个时髦的说法,就...

    发布于:2025-08-2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