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探究 在反思中提高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陈仓区磻溪镇一中 闫军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践,实践的核心是探究,探究的核心是反思。回顾我们语文教研组本学期新课程研讨课,其教法新颖,设计独特,参与教师多,课后反响大,可谓是在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绽放出了光彩。现对这几节研讨课反思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这几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已经有比较高的认识,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能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1、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语文教学环境。首先是对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能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指导学生开展富有情趣的、带有实践性的、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有帮助的语文学习活动。如积累训练、写作训练、书写训练等。再是能按照新课程理念中“增强语文学习的情境性”要求,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如在黑板两侧书写名言警句,抄写诗词,举办作文展览等,让学生时时能看到语文,天天能学到语文。三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均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教学目标 ,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根据学生实施教学。
2、表现了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责任心与使命感。从这几节课能看出,授课教师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结合自己的特点全身心的投身实验。首先是表现出了高昂的教学激情,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教学任务轻重难易,一走上讲台,他们的教学热情几乎能融化冬季的寒冰,令人赞叹。再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感召下,经过他们的努力学习,在授课中,均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业务素养,言谈举止,能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来实施。特别在说课中表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三是每位授课教师均表现出钻研新课程的潜力,在教学中能出新、出奇、出众,几节研讨课各有特色,不复制,不照搬,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3、展示了教师在实践新课程中的勤奋与探索、创新与求实精神。首先是在教学中注重课型设计。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均能根据其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合乎内容特点的授课思路。再是在教学中注重教法、学法的探究与设计,呈现的是教法多样,新颖,运作也比较自如。三是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能让学生在学习后真正有所得,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能得到提高与陶冶。
4、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天地。从这几节课里我们看到了学生空前的表现力。首先是学生普遍能积极投入课堂教学,能用自己飞扬的思绪来表明新课程对他们的吸引力。其次是在课堂中他们能大胆的谈论自己的观点,去除了往日的羞涩胆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三是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程是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的,学生也是能适应新课程的,他们在这里敢说,能说,会说。
二、这几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用来反思课堂教学的平镜,让我们觉察到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尚存在的一些困惑,从而发现了探究新课改的新课题。
1、语文教学实践新课程的方略还只停留在点点滴滴和偶然感觉上,没有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案例经验。缺乏总结积累,缺乏持续深入,让人不免觉得课程改革是作给别人看的,而非利于学生的发展,使新课程改革出现“情绪化”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中,表露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方面:⑴在处理稍有难度的内容时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某些教学环节是无效行为,开展教学活动时只是单一的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没有思考它的价值与意义,使课堂的整体实验效能受到影响。⑵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具体的操作中一些教学活动组织不很顺利,如小组学习,师生互动,课前活动等;或者是对教材的研习还不够深入透彻,在具体的施教中就显得造作,不流畅。⑶缺乏对教学中生成性、偶然性教学资源的科学处理能力,要么忽视不顾,要么有作无价值的深究,有时会让教师显得局促不安,冲击正常的教学心态。⑷学生在课堂中的大多自主活动过于依赖资料书,使得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大打折扣,可以说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顽症。⑸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工作热情是火热的,但也许是初次参与,摸索前行,缺少典型引路,没有现成经验,所以个别时候表现出热情高涨而能力欠缺,让人感到美中不足。
3、通过这几节课的研讨,我们从中得到了以下的探究话题:
⑴新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怎样来看待?
⑵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学习的新途径有哪些?
⑶小组讨论该怎样去组织?
⑷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什么?
⑸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系统化?
⑹教师如何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
⑺如何提高新课程课堂的教学效率?
⑻如何对待学生手中的学习辅导资料?
⑼对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怎样去处理?
⑽怎样组织语文活动才更有效?
三、这几节课中让我们认识到要顺利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拥有大的政策导向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实践新课程的环境,没有实践新课程的领导,没有排头兵,新课程改革可能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已开展近两年,但综观当前的实验现状,我们依然看到新课改大多只应用于观摩课、赛教课;我们依然感到分数重于新课改。新课改是星星之火,却似乎无燎原之势。新课改只是个人行为而未上升到行政部门的重点工作。我们期望从上到下能站在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改革,高瞻远瞩,能舍弃个人小利而顾全大局,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运作机制,解决好几辈人未能解决的教育难题,迎来教育事业的春天!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