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浅谈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杂文收录 2025-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题从文中来,答案文中找”

———

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周永高

摘要:答题技巧“题从文中来,答案文中找”。

关键词答题技巧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现代文阅读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生,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尤其是现在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全部出自课外,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就促使我们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它。可以这样说,解决了阅读理解的问题,语文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起来,语文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我们知道,阅读理解题是根据选文出的,即:题从文中来。因此,要解答题目,就必须先熟悉选文理解选文,然后再答题。如果连选文都不了解、不理解,匆忙答题,其解答是缺乏根据的,肯定很不准确。要解答好阅读理解题,首先应该分析题型,把握好答题技巧。

就题目答案的类型而言,阅读题可分为“背”“抄”“编”三大类:“背”即背答案,就是在答题时把平时积累的记忆性知识一成不变地默写出来即可;“抄”即抄答案,这种题型要到原文中去找现成答案,然后抄录出来;“编”即编答案,这种题能够考察出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难度较大,但只要结合前后文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编”出比较准确的答案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浏览选文,整体感知。先花一点时间粗略地浏览一遍选文,先对文章作感性接触,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总体的印象,这样可以避免答题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二步:分析语段,把握题型。这是第二遍阅读选文,如果选文是多个自然段,则在领会段意的基础上划出层次,给层次安上小标题,给没有题目的选文安上标题;如果选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则要划出段内层次,写出层意。特别要注意文中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把握题型就是对选文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并且仔细分析各题属于什么类型。

第三步:深入理解,细致答题。深入理解就是对选文中重要词句做深层次的分析领悟,这是做好抄、编的前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联系上下文,领悟题目中的深层含义。B、联系选文的立意、主题来理解词句的含义。C、多方面揣摩词句的含义。做到这几点,胸有成竹,才能够准确地答题。不管哪一种类型的题目,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文,根据选文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敲,“题从文中来,答案文中找”,这是做阅读题的基本原则。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这是不足取的”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文段中具体指的是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回答)

分析:阅读文段之后,划分段内层次,归纳层意:分两层,第一句为第一层,剩下的为第二层。第一层层意: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中心句)。第二层层意: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段的标题可安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通过对文段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第一题属于抄答案题(中心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指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第二题属于编答案题,只要紧扣原句,找出它的反面,答案不难编出(“寂寞” 具体指:树色单一,没有绿色,花儿不开)。

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第二步中的某些环节可以适当简化,比如归纳层意段意,安标题等,考生只要心中有数即可,不必一一写出来,这样可以节省考试时间。

例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问,很有好处,很有意义。“学而不思则罔”,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功课里边,有些地方并不难懂,只是这里有点值得思考的东西,学生自己未必注意到了,不知道从哪条路上去想。在这种地方,提出来问一下,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问题的本身又会暗示出怎样注意法。结果,学生顺着教师提示的路子一想:自己就明白了。这很有好处,既节省了讲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功课里边,也有些地方比较难懂。在这种地方,提出个问题来问一下,首先可以把握难点,突出关键,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想的结果,可能还是不明白。这时候教师再来讲,效果要好些。第一,由于难点、关键已经由于提问而突出,讲解就容易得多了。第二,学生经过思考.再听教师讲解,印象也要深刻得多。第三,时常这样做.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不论是容易的地方或者比较难懂的地方,都可以问。善于问,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自己想出来,教师证实他想对了,这在学生是愉快的事;自己想不出来,或者想得不周全,教师一讲,“豁然贯通焉”,这有更大的喜悦。善于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学会怎样发现问题,使他具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
1.选段中引用的“学而不思则罔”出自《 》一书,意思是______,在选段中的作用是______。
2.本语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3.选段论述了两种情况下的提问,第一种情况是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
4.选段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是直接论述“______ ”(引用选段原句作答)。
5.善于疑问的好处是______和______。(用文中两个短句回答)

分析:第1题的第一、二个空为背答案题,稍微回忆一下过去学过的知识,就可轻松地做出;第三空为编答案题,要注意仔细分析“学而不思则罔”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第2、4、5题为抄答案题,先要熟悉选文内容,紧扣原文,仔细推敲,尤其是第2题找中心论点,要注意找原文中带有判断性语气的陈述句。第3题也是编答案,原文内容较多,要注意归纳。(答案:1.论语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教学中的提问很有好处,很有意义。3.功课里边,有些地方并不难懂,只是这里有点值得思考的东西,学生自己未必注意到了,不知道从哪条路上去想。   功课里,也有些地方比较难懂。4.学生想的结果,可能还是不明白。这时候,教师再来讲,效果要好些。5.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背答案题是基础的基础,抄答案题是对选文作简单的理解,编答案则是对选文作深层的理解。只要掌握了阅读步骤,把握住了题目的类型,就能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当然,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还有许多,这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同学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解题方法,并不等于形成了熟练的技能,要熟练而准确地完成各类阅读理解题,还必须进行经常的、扎实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22.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