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工作总结]新一轮语文课改淘金——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杂文收录 2025-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新一轮语文课改淘金

                   ——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唐山五十九中  xiaoya(小亚)123

  :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插上了讨论、合作、探究的翅膀,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关键词:创新能力;讨论、合作、探究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政老师说得好:“语文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是教学思想问题。”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理念,也不仅仅是方法技巧的问题,同样是教学思想观念问题。

语文教学,是一块田地,它不大起眼,但又是一块历史悠久、范围广阔、土质肥沃的田地,它孕育着无限的创造生机和潜力。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同,但教学效果却迥然相异。出现这种情形有多种原因,但语文创新教学在其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可以让学生在“闰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学好比农业生产,学生是种子,教师是水分与阳光。”吕老师说的话,精妙之中透着一股对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的洒脱的看法。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会自主学习,我认为要做到:

第一,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提问,是创新的起步。

教师针对教材精心设计出一个个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但这种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做法,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对本来依赖心里很强的学生又是一种强化,从而逐步磨蚀了创造力,形成思维惰性。在这种教和学的定势状态下,启动创新教学是有不小难度的。但实践证明,不是学生不提问,不会提问,而是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和权利。谁都不会否认,问是孩子的天性,刚会说话就“呀呀”问个没完,天性得到充分表现,上学后,就很少有问的机会了,儿童问的天性从此而泯灭。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从提问题开始的;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解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问题——解答——问题——再解答,就形成一系列的对话,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从这个角度说,不让学生提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而启动创新教学,重要的是多让学生提问,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喷涌而出。

第二,      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讨论,是创新的载体。

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是语文教学最常见、使用频率很高的形式。以往通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偶尔由学生提问,教师专心捕捉合口味、能够纳入既定正确答案的问题,这种讨论,是“注入式”教学的变种。教师往往缺乏耐心,学生少有专心思索的“寂静”时间,学生没有从容不迫搜索材料和组织语言的机会,当一时冷场或出现新分歧时,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做出“贡献”,给出统一答案而鸣金收兵。这种讨论,不是研究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因而与“创造无缘”。还有那种华而不实的讨论,却成了教学过程 中的一种“点缀”,就更与“创造”相悖了。

我认为,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要允许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存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观点,可以无拘束地思考发言,构建师生、生生情感相融合作的场景。学生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其他成员的认可,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小组交流中,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大胆发问、激情陈述、明辨是非、各抒己见,依靠自己的智慧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还有教师要改变备课和授课的方式,信任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明确学习本课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明确教师的组织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如钱梦龙老师指出的那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三,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示范,是创新的动力。

创造原于模仿,学生的创新是一种模仿性的。示范是促成学生创造的动力。教师本身的教学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学生学习上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教师教学创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说教。教师无言的创造性劳动必然深深地激励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意识和品质。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而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注重创造教育的美国教学非常强调让学生“试一试”,教师还要舍得把课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是如何创新的,并给予创新思维的方法。如诱发性的引导,导向性的点拨,针对性的激励,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性的见解,得出创造性的结论。从而为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创新,还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沐浴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每个学生自己来动手,胜过教师牵着走”。通过创造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志荣  《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9.4

(2)        杨雅清  《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11

(3)        董灵敏  《浅谈开展课堂讨论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实践与研究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1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