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方知深浅_不下水,何以知深浅?——作文:语文老师不妨“下水”一写

杂文收录 2025-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不下水,何以知深浅?

——作文:语老师不妨“下水”一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老师出了作文题,就让学生自己习作,有些老师可能还多一点解析作文题目、搭建结构框架等等,至于文章则由学生自己去写。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的这种教法明显的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老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与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与学生一起探讨课文、习作、练习的思路,把自己的思考角度、思索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  近年来,在中小学里有一句行话“下水”。意思是说语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时,自己也写一篇同题作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老师的口头“下水”作文,乃至各种示范性的解答,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展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实践证明,“下水”作文鼓励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某老师教完《皇帝的新装》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皇帝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后,该如何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在叽叽喳喳地一番“创造”后,老师拍手示意学生静下,他说:“同学们,你们想象了一番后,我也来编个结局:皇帝回宫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我的确是没穿什么衣服,但为什么小孩子和老百姓都在说‘并没有穿什么衣服’,而两位诚实的大臣却说我的新装华丽无比?……噢,我明白了!小孩子不需要我一分钱;而大臣们需要装扮聪明,需要我的恩赐,所以使我蒙在鼓里。唉……第二天,皇帝派手下找来了那位‘最后叫了出来’的小孩子及两位‘诚实’的大臣,他严肃地说:‘今天我要奖励这孩子二百两黄金——因为他讲真话;你们两个大臣,谎报情况,骗我至今,本当问斩。但念你们忠心有加,曾建战功,故削职为民!’消息传出,百姓雀跃,口呼‘万岁’……”班中学生屏住呼吸,听到这里,不约而同地为老师鼓掌叫好。老师的这段口头“下水”作文,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掌声,是因为它体现了老师的以身作则的品德。如今许多语老师教作文“只说不练” ,“会弹不会唱”,老是“弹”学生的作文这儿写得不好,那儿也写得不好,甚至写得一塌糊涂,而到底应该写成个什么样,则只能说出一些学生难以真正领悟和掌握的“纯理论”来,这对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是没有什么益处的。而老师的口头作文则向学生昭示:我要你们想,要你们写,我首先觉得自己也会写、也能写,我先给你们做出榜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干,准能写出好文章来。  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明白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去想象、创作,只要我们写得合理,就能有较好的文章写出来。平时学生以为写作文如何艰难,如何神秘,甚至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殊不知,在老师现场口头作文的影响下,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顿时灰飞烟灭了。其实,其他学科作业 的解答,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也同样不会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老师口头“下水”作文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他的榜样作用,更体现了他的先进的“教师观”与“学生观”,更体现了他的新课程理念。具有先进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教师在上课时要把课上得充满人情味,从学生角度来进行解题思路的思考,从学生角度来思考有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效。

笔者也曾有过很成功的经历。记得一次作文练习,我布置作文题《灯》,要求可以写灯下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将灯看成是一种象征意义。在学生构思的同时,我也“下水”写了一篇《心中的灯》,并且当堂把作文拿给学生交流。

心中的灯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家里经济很拮据。爸爸一个人用微薄的工资供养着全家五口人。为了家庭财政不至于出现“赤字”,爸爸妈妈对生活是精打细算。生活的重压使爸爸妈妈过早的衰老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的额头爬满了皱纹,妈妈的鬓角已经花白了,他们还不到四十岁呀!尽管日子过的很艰难,但家是完整的,是温馨的,有灯光,灯光下,我和哥哥欢快的玩耍,爸爸妈妈辛勤的操劳着 ,奶奶在缝补着衣服。这一切在我心中已经构成了一幅永远的美丽图画。

到了我和哥哥都上了高中,家里的日子 过的更紧张了。为了节约开支,我和哥哥商量:每天不在学校吃晚餐,上完晚自习,回家再吃。爸妈心疼我们,不让,因为晚自习下课回家已经到10点钟了。我们说:中午多吃一碗就能撑到晚上了。爸爸妈妈没再坚持,于是也等我们回家一起吃晚饭。所以,每天晚自习后回家的那段路,我觉得很短。我加快了蹬车的速度。因为家中有家人亲切的笑脸,有喷香的饭菜,有温馨的灯光,这些都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这三年在我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一年后,哥哥考上大学,去外地读书了,熟悉的道路上就剩我独行了。

因为回家途中有一截僻静的小道,晚上我不敢一个人走,于是爸爸又多了一项工作——接我。每晚,远远的看到一束强烈的灯光射过来,我心中不禁欢呼雀跃起来,爸爸在分岔路口等我!这时候,我就猛按车铃,飞快地蹬到爸爸身旁,下车挽着爸爸一起走。回家后,我边吃饭边喋喋不休地向家人汇报着自己的成绩,爸爸,妈妈,奶奶吃的也很开心。多么亲切一个场景,却早已久远,物是人非了。

在我读高三那年,年事已高的奶奶没有熬过那个冬天。盖棺那天,爸爸和哥哥去守灵堂,留了我和妈妈在家。那晚我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拉亮了,家里如同白昼一般。我毫无睡意,不敢相信朝夕相处的一个亲人突然与我阴阳两隔。灯影中,我似乎又看到奶奶蹒跚的身影。奶奶,你为什么就走了?你说过,一定要看到我考上大学呀!夜渐渐深了,寒意袭上来,一摸,才发现脸颊早已布满泪水。奶奶,你在天国是否惦记着我?

外出求学四载,工作两年,想的最多的是家中那盏橘黄的灯,灯下,爸爸妈妈在边烤火边聊天。我想,聊的内容一定是我和哥哥,“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有多忙,我都不忘经常打电话回家,报个平安,问候爸妈身体可好?因为家里的灯光是我心中永远眷恋的。

不可否认,我的这些往事,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体验了。那节课上,我在给他们读的时候,又陷入了记忆里。我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发颤,到最后甚至已是泣不成声。往日很活跃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学生们都已沉浸在文章中。读完后,我还听到几个女生哽咽的声音。大家说:老师,你小时侯条件不好,还考上大学了,我们却没有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惭愧。我心里一动:我的目的达到了!他们不正从我的这次“下水”作文中受到了教育吗?那次的作文,学生们提高了效率,完成的又快又好。我明显的感觉到他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抒发。而且,我还发现,学生比以前更亲近我,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也是一个感情丰富,又敢于在他们放纵感情老师。我深深体会到老师“下水”一写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师“下水”,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阅卷教师“下水”,有利于深入研究考题,吃透评分标准。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写文章,才会在审题上下功夫。教师考虑问题比考生复杂,反应能力不如学生,但是在审题立意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水平高于学生,综合能力强于学生。同一道作文题,学生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教师则知道哪几种立意都应当是“切题”的,哪几种立意是“基本符合题意”的,知道什么情况属于走题偏题,他明白其中有区分度,一旦他亲手操作,他的考虑就更具体,更明晰;这时候对照评分标准,他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对试卷就能准确地作出判断。

阅卷教师“下水”,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有时候,教师会对一些试卷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会把文章写成这样?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举这种不恰当的例子?他不知道自己写的话不通吗?……而换到学生的位置上,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教师“下水”,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上,才能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他判别作文等次时,就会比较公正客观。有些教师曾疑惑: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并复习过的,为什么到了考场上考生会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道理也简单:毕竟是应试作文,教师一生也只不过经历一次而已!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在40分钟内写出600字,学生迟交或是任务完成得不好,教师就会认为学生写作能力不强;其实在40分钟内写出600字难度也不小,能够完成的老师也不多。如果我们能经常地试着“下水”,可能就不至于向学生提出过高要求了。有些同行,平时作文训练出题随意性较大,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学生抱怨:如果他能和学生同题作文,情况就不一样了,至少他在命题时会慎重一些。这样做,既可以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让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有话可说,减轻了负担,何乐而不为?

三、教师该如何教“下水”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已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重视,如何“下水”,如何利用“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写作并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的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学习。

一、悉心垂范。
    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垂范作文,深辟的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一些老师坦言:教了几年书,自己变的“眼高手低”了。真要自己“操刀”时,就“思如涸井,反应迟钝”了。殊不知,教学生读书,老师自己首先得会读书;教学生写作,自己也首先得会写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做到: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不忘时时练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我们教师要用读书来提升人生品位。一句话,我们要走到学生的前头。 
    二、同步急就。
    中学作文一般都是限时的,教师“下水作文”如能和学生同步完成,学生愈加信服。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时难觅许多材料,没有筛选的余地;即使有,一时也难以分析、组合,话说不到点子上。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分析的习惯的养成。同步急就中。要摸索、总结出一些快速审题构思的方法,对指导作文取得更多的发言权。
    三、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两周一篇。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也“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就某篇释题、立意,结尾的篇末点题、卒意显志等都作出示范,学生最感实惠。
    四、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当然,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具体操作,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进步而努力。

 

愿我们的老师都能成为“出口成章,下笔能文”, “既会弹,又会唱”的先生。更愿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下笔如有神”,取得好成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19.html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