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_走出去 学进来----我校教师坚持听课评课活动的几点做法

杂文收录 2025-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走出去     学进来

                      ----我校教师坚持听课评课活动的几点做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 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综合素质。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的主要目的是借鉴,通过借鉴来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我校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听课评课活动,把听课评课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教师们也是乐此不疲。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实施,新旧观念的冲撞,新旧教学模式的碰击,都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不少教师在改革的浪潮中处于一种困惑状态:课——今天应该怎么教?故而,我们急切地想了解、探究人家又是如何上好课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教师在兼顾内部的同时“一致对外”,坚持走出去,学进来的战略决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个过程整理出来,图以试作引玉之用。

一、找准位置,明确方向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科学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职责,百折不挠,奋勇前进。所以,面对如斯变幻莫测的社会,激荡前进的教坛,我们不能总是“吃老本”而裹足不前,应该找准位置,志存高远,有个正确的认识,明确的方向,让自己始终跟着时代的步伐,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这个光荣的使命。而走出去,能让我们更敏捷地把握新时代的脉搏,更快地获取教坛动态,这远比闭门造车而沾沾自喜要好得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方向,我们每次走出去听课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确,真正做到了听有所得。

二、量身定制,拟定计划

在找准位置,明确方向之后,我们学校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按照各个教研组的具体情况,经过一番细致的,具体的研究讨论,给各个教研组量身定制,分配了不同的课题。然后,各教研组再根据各任教老师的情况,分配以具体的任务,并拟定下计划,按照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完成的情况定期在教研会上汇报,及时修订计划,力求完善。例如我们语文组,在课题研究上,我们主要是完成“学生主体性”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两个课题的开发和研讨。组长再充分考虑我们每个老师上课的风格和上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配到具体教师身上。在上课、听课中,各个老师所要关注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三、听评相辅,总结借鉴

每次外出听课,我们都非常自觉地要求参加听课活动,我们觉得,如果听课是在观看、欣赏、品味、鉴定一个 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综合素质的话,那么,评课则是将这个过程推向高峰的一剂动力剂,是众多教师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综合素质的大汇缀,是智慧和能力展示。所以,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评课的机会,在这里,我们能够得到远比听一节课更多的东西。而且,我们还不满足这样,回到学校,我们还会利用教研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再一次的评课,进一步地去探究,消化,达到听评相辅。另外,既然明确了听课和评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听课和评课后就非常注意借鉴。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借鉴教学思想、借鉴教法、借鉴学法指导、借鉴教学基本功。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全盘接受,而是做到了批判性的、有目的性的借鉴,使得借鉴符合自己的特点。有些老师还认真地写起了听课心得,从理论上进行提炼,提高。

四、取长补短,登台亮相

“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学进来”,是为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节节高升。我们在认真研究,探讨别人的教法,吸取精华之后,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我们都有意识地将别人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在自己的课堂中。在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尝试课”活动中,各科组的老师纷纷登台亮相,在自己的讲台上展示出新的风采,为新课程改革的大舞台增添一道道亮丽的色彩。

我总觉得,教育、教学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需要一个时时有新鲜泉水的源头,教师在不断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听课评课是一条很不错的途径,愿“走出去,学进来”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进步的永久之路。

                                                                                             (陈玉鑫 2004/5/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12.html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