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杂文收录 2025-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基础课程的改革以锐不可挡之势,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展开,旧的课程教学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实现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是否会穿新鞋走老路,是否是用旧瓶装新酒,是否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可能在很多教师人心里没谱。

旧的课程教学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都被扼杀而不自知,连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正是这种帮助与启迪造成了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该结束了。

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纵观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追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们觉得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应注意教师的角色转换。

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管理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绝对权威和主宰的地位。在走进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转变教师角色,怀揣一颗平常心,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由过去的课堂“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做谦虚的引领者,还时间与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课堂上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亲历阅读实践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按新课程来教学,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读书时间多了,情感体验多了,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自己读懂课文,自己会读课文,“教堂”真正变为“学堂”,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和提问加串讲的注入式教学格局渐渐消失。在书声朗朗中,教师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引领者,调动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着学生阅读的兴趣。

1、让学生全程阅读。如在学习七年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倾听春天冰雪融化小溪的流水声;观赏夏天枝叶繁茂的山中美景;感受秋天橙黄桔绿丰收果实的喜悦;领略冬天银装素裹雪景的独特美。新课程此时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阅读。亲近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

“请你自己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把那一段多读几遍。”“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听。”“你读得真好。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经历“体验”阶段,“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好风撞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2、让学生全心阅读。全心阅读必须把学生带入“情场”——上下文语言情境,现实生活情境,作者及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神游于这“三境”才能激发对话兴趣,激活对话欲望。诱发情感体验,使学生全心沉浸于“对话”。当读了《狼》这课后学生把自己当作屠夫和狼,在角色转换中体验了屠夫的聪明,狼的狡诈。

在充分的自主时间内,让学生全心投入优美的语境,全心投入阅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生命》中体会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使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珍贵。

二、做平等的参与者,还自主与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我能够学”,让学生尽量自己学。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的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新《课标》中提出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何达到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这一目的呢?如果用以往模式化、呆板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老师教得累也不讨好,学生学得累也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相信儿童,阅读教学的自主权应该属于孩子们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阅读。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成为他们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再听听他们的发现,会令人那么惊讶,那么兴奋:“我发现‘晶’、‘停’、‘坪’、‘膀’这几个字都是后鼻音,我要提醒大家读的时候特别注意;”“用不同的语调把‘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读出来。”这样的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可见,学生们勇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在交流中与他人分享快乐,在交流中互补,在交流中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价值,主动阅读的愿望和意识也在自主参与中日益提高。

三、做真正的赏识者,还个性与学生。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体验,这体现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具有能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作为老师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尊重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卡尔威特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一个好老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这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老师要从技巧入手,不追求大哄大哄的齐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齐读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情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将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让朗读不再是机械僵化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自然真实的宣泄。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有句话说得好:“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来越坏。”当然,赏识并不是无原则的包容学生的错误,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是有差异的,后进学生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们的认同,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真诚的说:“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能正确的读出这一段话,真不错。如果你再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更流利。”让我们的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四、做发展的促进者,还灵性与学生。

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亲历“读通——读懂——会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后,会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以往的教材把词语、句子都当作孤立静止的东西来教学,我们的学生总在进行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之类的句子训练。这种句式,学生在牙牙学语时就会了,其实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这样直白的表达,而是如何将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变化成自己的语言。新的教材中看不到这种枯燥乏味的句式训练,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在整体感悟上的创意表达,更富文学性和人情味。有一次期中考试有一道题,仿写“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有的学生写道:“理想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理想是云,化作一片及时的雨;理想是雨,滋润久旱的大树;理想是树,撑起一片绿荫”;“理想是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理想是大树,能够开出鲜艳的花;理想是花,能够结出肥硕的果;理想是果,能够丰满你的人生。”瞧,学生答得多么好啊!反复朗读朱自清的《春》后,学生的灵感火花被点燃、引发,眼中的春雨也就有了生命的色彩:“春雨是白色的,你瞧,春雨撒在梨花上,梨花变白了。”“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看,春雨滴在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小花都开了。”……这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是多么富有灵性呀!

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全面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注意,注重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综合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愉快教学,将会使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年颁发)

2、《语文》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北平,男,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一级语文教师,黄梅县实验中学办公室秘书。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黄冈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鄂东晚报》特邀记者,《觅新》杂志执行主编。喜爱写作,勤于笔耕,常有作品发表于报刊。其中《在观察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获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编入华中师范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语文教师精短论文大系》;《教学的突破口》一文获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编入《中国新时期二十年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精选》。在党报上发表的《扬创新大旗,走进研兴校之路》一文《人民日报》要求收入珍藏本珍藏。参加“审计杯”全国对联大赛获三等奖,其作品收入《中华楹联家大辞典》,教学成果展示——迎新春楹联擂台赛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成节目在中央一台播出。辅导学生作文,多次获国级、省级大奖,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教研室、省中语会的嘉奖。

联系方式:

电话:0713—3639386(小灵通)    0713—3327226(宅)      0713—3325901(办)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14.html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