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与兴趣的运用

杂文收录 2025-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论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情景,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发现初一学生大多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较浓,上课比较积极,成绩也较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有人掉队,甚至到了最后,部分学生放弃了语文,成了语文学习的失败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很为他们心痛,究其原因,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是根本所在。古语云:"学无趣无所谓学。[1]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趣味归还给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呢?恰当的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可以说是一种办法。 [2] 所谓的情景,指的是语言的环境或语言发生的情景, 它揭示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是要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的智能,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围绕所提供的情景进行大量而快速的听、说、读、写、思训练,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 的主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优化教学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领会、评析、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实效。而努力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兴趣深化,并产生较高的动力效能,以达到较高的兴趣发展水平,最终使学习兴趣成为自我的高级精神需求,从而转化为强烈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情景中朗读

朗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语文学习的物质外壳,是学好初中语文学基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感情朗读又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而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经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不愿张口,或张口就错,这样的朗读是不能满足初中语文学习的需要的。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创造灵活多样的朗读情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演读配合

所谓“演读配合”其一就是要边读边演,通过表演简单的舞蹈、舞台动作,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会,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一般适用于简短的诗歌,即《金色花》、《纸船》等课文;其二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或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适合童话故事式的课文,例如《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课文。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爱模仿、爱游戏、爱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朗读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天性。学生课本剧的情景影响下,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动作表情并茂法。

“动作表情并茂法”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时运用已掌握的文章写作背景,身临其境的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调,配上合适的动作、丰富的表情一同进行的一种朗读方法。学生为了能够读清语气语调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化、提升为自己的感情体验,再通过恰当的语调、丰富的表情表达出来,达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同时动作表情的运用还可以使朗读者与听众的读听积极性提高起来使看似枯燥单一的朗读生动活泼起来。因此,在课堂中经常运用动作表情并茂式的朗读方法去创造朗读的情景和氛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语文修养。

3、“摇头晃脑”法。

这是模仿古人在诵读诗文时摇头晃脑的一种读书方法。适合于古文学习。模仿古人,学生会觉得好玩有趣,而乐于模仿。等习以为常之后,便能把内心的体会自然而然地通过摇晃脑袋抒发出来,达到自我陶醉的境界,也是入情入境入文的表现。读书既然入了情,也就能领悟作者作文的意旨及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体现,入情入境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4、音乐情景朗读法。

我国传统诗文常与音乐交融一起,显示出音律文章的优美,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诗、词、歌、赋。 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或是感情挚深的、又或是具有惊世疾俗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夜雨寄北》一课时,配上一段优美忧伤的小曲,会让诗中人物之间的情感更完美地浮现出来。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想象情景朗读法。

“想象情景朗读法”就是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适合情景对话式、童话式和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如:《秋天》等课文。

二、在情景中阅读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语文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不易阅读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就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黄河颂》中,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到过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景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又例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上课教师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没有真正见过天上的云这一实际,课上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后来又出示大量的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然后再提出云和天气关系问题,学生自然踊跃发言思考。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三、在情景中写作

1、创设“图画”情境拓展作文思路
“图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片段情景,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前,可以根据作文主题事先创设好一幅能突出主题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就会重新唤醒对过去感知过的,现实生活存在的人和事予以梳理并发挥作文。这种以“图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对学生作文指导尤为重要。

2、创设音响情景拓展作文思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运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创设意境,       而音响则比音乐的范围广泛。例如,“敲门声”是一种很普通的音响,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情,门声可能不同;而同一种“敲门声”,个性不同的学生所激发想象出来的意境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创设音响意景,并顺应学生的想象思路,引导学生切入健康向上的主题,继而启发学生作文: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有何感想?又如听到“瀑布声”,可以联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宏大气势;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安逸的意境中,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寄托保护环境,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再如,意欲安排学生完成一篇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歌唱祖国》,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运动员夺得金牌为国争光的场面;有的学生联想到学校升旗仪式;有的学生甚至联想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情景等,而这恰恰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作文的最好体裁。   

3、感受生活情景拓展作文思路
   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内容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有感而发,解决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并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最真实的实践场景,但是,由于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无意注意占据主要位置,容易忽视有意观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既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例如:春季引导学生赏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自然美景,可以诱导学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也可以引导学生看青松、傲柏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英雄气慨等。又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炎热的夏季,烈日下到田野里去体验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进而思考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的作文的思路就开阔明朗了。
   总之,创设写作情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是打破“闭门造车”,培养学生在作文的选材、立意、布局等全过程中贯穿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使学生摆脱因作文“材料库”积累贫乏,而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怕作文感受,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想象翅膀,激发学生变被动作文心理为迫切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愿望,使作文真正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快乐感应。

      情景教学,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而不是负担和艰苦。

                        侯彦博

                                2006-2-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99.html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