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浅谈“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浅谈“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巴州区店子乡中心小学 杨涌泉
【关键词】课标 自主 合作
探究 转变 组织
悬念 故事 活动
放手 交流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意置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因此,我们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传统的老师提问式为学生的探究式,变学生的个体操作为伙伴合作。现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所以教师要屏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人地位。因此,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实现三个转变:①变“教案”为“学案”②变“教本”为“文本”③变“教学”为“学教”,只有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 学习活动的精心组织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① 悬念导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应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一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与激情的问题(悬念)情景,引导学生从内心的需要提出问题。比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自信力?中国人有自信力吗?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你怎么认为?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就高起来了。
② 故事导入 无论是儿童还是少年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新课。比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白毛女》一文时是这样导入 的:“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过‘白毛女’的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白毛女’的故事……”一听说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了,并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很积极、投入。
③ 设计活动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取决于学习内容是否有趣,所以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比如:有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设计了“模拟小超市”游戏活动,分组让学生拿着1元、2元、3元、5元钱去买物品,“营业员”找回零钱。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生活,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机。
2 大胆放手,培养自主
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一律由学生去完成,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将学习的时空彻底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围绕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认真阅读,在课文中摄取相关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探究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可以边读边圈点批注,可以边读边参阅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甚至海可以边读边演,边读边唱……总之,学生可以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师不能什么都不管,应做正确的引导,巧妙的点拨。
3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共同的探究中进一步完善、丰富自己的观点、看法。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而言的,创设情景是关键,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问题是目的,也是过程。在学习组织过程中,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在探究中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健康成长。
相关教案
- [不可缺少的人课外阅读及答案]课外阅读——学生不可缺少的“辅食”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与兴趣的运用
- [信赖往往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的意思]信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
- 学生很平庸_给学生保持“平庸”的权力——略谈作文评分标准
- [课前预设怎么写]课前预习之我见
- 教师课堂随机应变技能_随机应变——浅议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几点认识
-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方法---------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
-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_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
- 【给语文老师的一首诗】语文老师,“任性”一次如何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