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作文教学的评语]浅谈作文教学的评语艺术

杂文收录 2025-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安阳第一师范学校    魏常生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作的指导与评判,也应该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灵的桥梁。从客观上讲,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事实上,学生对评语的态度却不近人意:作文发下来后,有的看看分数,有的甚至连分数都不看,学生普遍对评语缺乏兴趣,这无疑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责任主要在教师。一方面,评语侧重于写法而忽略了内容;另一方面,不少评语过于笼统,流于形式,使评语缺乏可读性。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使评语真正发挥其桥梁作用,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作文下的评语,努力把握评语艺术。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尊重学生

学生之所以对评语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对协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往往侧重于赞扬,甚至不惜溢美之词,却忽略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这样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自满情绪,而那些诸如“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等评语也失去了其指导意义。而对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对那些面目可憎又言之无物的文章,教师的评语中难免会出现诸如“字体潦草”“错别字太多”甚至“撕掉重抄”等语言,殊不知,这类不对学生作文给予适当鼓励和评价的评语,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而且会泯灭学生的锐气和信心,让学生觉得作文讨厌。要把握评语艺术,首先就要求教师端正态度,尊重学生。要知道,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文章是他们字斟句酌甚至呕心沥血创作的结果。而且,就其年龄特点而言,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差生,为了改变老师对自己印象,写作时更是小心谨慎。所以,作为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尊重学生,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其实,即使是差生,在他的作文中也总能找出“闪光点”,比如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语,教师只要仔细阅读,发现并充分肯定这些优点,然后指出文章中的缺点,而不是全盘否定,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我,指导我,从而易于接受老师的善意批评,教师的评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教书更要育人

俗话说:“作文如做人”。教师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遗憾的是,不少教师的评语过于注重文章的形式,对素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写作方法的运用倾注了太多的精力,涉及文章内容象思想、情感、观念等方面则谈的很少,甚至不置可否。也就是只注重教书,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忽视了育人。教书固然重要,育人却容不得半点忽视。

学生的作文,无不与他们的思想视野,生活实际相关。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作文写完后,不少学生不愿意让同学看,却很乐意请老师改,文章中他们或者描写秀丽风光,想与老师共赏;或者诉说生活中的烦恼,想老师求教;或者迷惑于某一社会现象,想与老师探讨。有的文章甚至涉及到学生情感世界的较深层面。当学生的这种思想、情感或明确或含蓄地在文章中流露出来,而老师却忽视不见,不能及时予以响应;当这些热切的愿望换来的只是“立意不错”“语句通顺”甚至“重抄”时,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会受到怎样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对评语失去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怎样通过评语达到育人的目的呢?我的体会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使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之以情,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不管怎样,教师都不宜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手划脚 。应该以谈心的方式,给学生以亲切感,不管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甚至荒唐,都绝不允许讥讽。只要不断修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审美水平,加上多写多练,培养其表达能力,那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注重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因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其个性也千差万别。评语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注意个体因素,对不同对象下不同的评语。

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评语要能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有所突破;对较差的学生要不拘一格,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鼓励,表扬。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要寓批评于表扬,重在启发,对自负甚高的学生,评语要少赞扬、多指导,注重分析;对自尊心强且较敏感的学生,教师下评语时则应谨慎,不可使学生受到伤害。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艺术特性,正确把握评语艺术,作文教学就能使师生心心相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70.html

  • [聚焦式提问]聚焦提问法

    太和一中 刘斌 内容概述:提问法具有重大作用,教学中应分清提问的性质和作用,要注意提问的一些通病,更应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只有这样“提问法”才会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与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性质发问点 技巧“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提问...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语文情感分析模板]通过情感分析进行语文情感教学

    郭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是有所侧重的。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说明当今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文学科浓厚的人文和文化色彩。其...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语文课改,让我们喜来让我们忧

    ———一个乡村中学课改的收获与困惑 金 坛 市 登 冠 中 学 李 国 斌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层层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是前七次课改中不可比拟的,这是一个将实现中小学课程由学科...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认知结构教学论]语文结构教学论纲

    面对这种情况,究实而论,“工具论”着眼于语文的学科性质,比较准确地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而“人文论”则从“人的发展”的内在机制的激发和培养方面,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两者本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虽各有侧重,但并不矛盾,为何二者要陡起争端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都只从自己的局部...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浙江永加鹤盛中学 周作云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改的三个阵地——学校教育,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社会教育,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家...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立足文本|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要放在学上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王景华 张伟忠承袭了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要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需要走过十分艰难的历程。其中涉及教学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日常的教研工作中,走过许多学校,也听了不少语文课。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语文教学中,以教为主,讲风过剩...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柳 剑 摘 要:“教学民主化”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民主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提高人的综合素...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_在反思中体验新课程

    P 相对新课改的长期与艰巨,我们的试验刚刚进行一个多学期,历程是极为短暂的,如果说新课程是无垠深邃的大海,我只能是海边的无知幼童,蹒跚而新奇地捡拾着被海浪送到岸边的几枚贝壳,海中无穷的宝藏还远远没有探到。但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个信念是坚定的:那就是无论哪个层面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播放文言老师三十分]文言通假三十六记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二中李迎春邮编:272065 电话:13792301301 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借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它所借字的音、形与所记录的词义毫无关系。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字的本义、常用义及引申义都不能使文意贯通时,那么某字就是通假字。对于通假字,我们不能望形...

    发布于:2025-09-05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