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获奖]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

杂文收录 2025-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评点是我国传统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即评论。这种评论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要点以及用词造句方面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略加评议。点,即圈点。古人读书用画“圈”断句,画“点”表示佳句。这和我们今天读书的圈点勾画不完全相同。人们习惯上说的“评点”,指的是前一种,即画龙点睛式的句、段之间的评述。

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尝试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古人读书提倡“熟读精思”,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并接触了一些文言文,初步具备了进行点评的条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所读文章的词句、段落、篇章、内容等诸方面的精妙之处表达出来,促使他们仔细研读、反复揣摩。这样,就把阅读、思维、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具体做法有以下一些。

教给方法  简明扼要地介绍传统的做评点读书笔记的方法,重点讲清评点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做评点读书笔记的一般常识。

示范引路  以学生熟悉的文言文做示范评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起到引路作用。我选择《口技》第一段示范评点如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入题,简介表演者。“善”字精当,为文章主眼。]会宾客大宴,[为下文写听众反应作伏笔。]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演出场地、道具。]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宣告开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开场前听众表现。“寂然”写宾客静待神情,为下文制造气氛。]

本段写口技表演前的情况。四句话交代了表演者、时间、地点、道具和宾客。

选择段落  评点形式的读书笔记适合于短篇。对于初学评点者更应精选段落。所选段落,在字、词、句、内容诸方面确有可评之处。据此,我选择了《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作为首次评点练习内容。(见附)

指导实践段落选定后,对评点的要求作扼要说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时指点。

及时讲评  学生评点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反馈,及时对评点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当堂讲评,对评点好的给以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第一次评点练习,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组织第二次,练习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近一年来,我先后组织指导学生评点了《柳敬亭传》《六国论》《芙蕖》《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指南录〉后序》等文言文的重点段落或全篇。学生对用自己所学知识评点文言文热情很高,一般都很认真。为了点评好,同学之间自动讨论;为了做到语言精练,他们字斟句酌。通过几次练习,不少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能写出较充实的读书笔记。

有四点好处: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精心阅读的习惯,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②评点练习对学生反复推敲、锤炼语言有帮助,有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③抄写原文对记忆背诵文言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佳句大有益处;④熟悉了评点法,为学生日后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附:学生当堂评点《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交代人物籍贯、姓氏。“本”字为下文“变姓”伏笔。]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简述柳少年坎坷遭遇。在“市中”初露锋芒,点明具有良好的说书基础和天赋。]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市中说书,“见”者多矣,而独莫后光发现柳的“机变”,莫确有伯乐之眼力。“鸣”照应下文“名达于缙绅间。”]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开端启蒙就高标准,严要求。如此严师,何不出高徒!]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响鼓何须重锤。“退”即“简练揣摩”,说明求教谦虚、心诚。]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功夫不负人。]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两个“又”字,说明柳并不满足现状,精益求精,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严师且发“喟然”之叹,大功告成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三“期月”闭门苦练,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通过刻苦奋斗,柳终于从一个逃犯成为艺坛明星而“名达于缙绅间”。]

本段写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导下,刻苦演练,精益求精,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64.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