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班主任的研究背景_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所起的作用

杂文收录 2025-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传统教学注重记忆理解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对班级及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对学生人格品质作熏陶教育。

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具体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达到以下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传统教学过程 是一种传授—接受式为主的过程,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有其独特的实施方式:宣传、发动—掌握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专题、课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表—开题报告会—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调查研究—交流—小组汇报,阶段内交流—研究,实地考察—后期成果汇总—评价—交流成果报告。

新型的学习目标和独特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班主任角色也必然随之发生新的变化。由单纯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变为:

①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班主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他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需求,协调指导教师和学生关系,让学生与指导教师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班级研究管理者。由于班级管理的限制,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始终没有班主任与学生那样方便和即时,因此班主任自然地得承担起对班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开始,注重对班级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常用科研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发展性调查法、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等。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选题,注重引导于分析论证。指导班级学生分析思考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意义性、可行性、合作性以及选题的大小等。过程,注重于检查和督促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于会停止研究,凭想像弄一个结果敷衍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班主任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深入各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尽可能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参与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作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热情;结题,注重于形式上的要求。在结题时,班主任要注重在结题形式上对学生提供咨询。例如:如何从大量的感性材料选择结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并对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题应递交的材料有哪些(如开题报告,研究活动记录,收集的资料,总结性成果和个人的体会等);可以通过集体辅导或提供必要的结题样式等方式,对每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加以指导。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保证了课程规范、有序地开展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既是课程的管理者又是学生最重要的指导者。

③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班主任是带领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等。除了要了解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最后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预定的目标以外,更要关注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如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投入学习的精神状态、学生学习的质量等,并给学生许多方法论和学习研究思路的指导。关注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班主任工作的当然的组成部分。

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协调者。班主任负责及时传达上级组织管理组部门的要求和精神;织协调班级课程的实施,与课程专任教师一起检查班级学生课程学习的情况;配合课程专任教师的工作,并检查专任教师执行课程的情况;协调班级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相关研究课题的指导工作,并检查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情况。

⑤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者。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67.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