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浅谈语文教学的读写说

杂文收录 2025-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中华民族的语言丰富而生动,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 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感染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辈的经验之谈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受到重视。一篇好文章的语言美和 意境美仅靠老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师生对作品的品读体会,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朗读与默读相比,对于语言的反复揣摩和玩味,不是弱化,而是增强了,朗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边读边理解边欣赏,获得一种审美感受,品味作者写作的匠心,领略作品的立意、构思、文法和风格的精妙,两种阅读方式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典范。这样的优美散文,如果由 老师作笼而统之或条分缕析的程式分析,都必将冲淡学生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师先可让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境走出静谧的荷塘的?在这静谧的夜晚作者的情感活动有什么变化?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 也没有。”最后作者又怎么会联想起江南采莲的旧俗?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方面能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体味作者笔下的美景和那淡淡的哀愁和惆怅的情绪,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获得一种总体的 感受。默读之后再让学生放声朗读,逐一体味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美景和荷塘中的朦胧月色给人的美感体验。课文中描写的荷中之景美妙绝伦,“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还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 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段描写共计187字,不但比喻新颖、别致,通感精妙传神,仅轻声音节出现就达45次之多;如果不仔细品读揣摩作者所勾画的艺术美景,就很难体会出轻重有致的节奏,更难获得广泛的艺术享受。再如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作者一开始就用 比喻句来描绘山和小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反复吟诵和体会后就会发觉作者用词的精妙,它即刻画了山的形态、色彩,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得形象逼真,不仅增加了眼前美景的 形象性,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文中一方面有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又有对台湾黑暗现实的不满。这两种感情是通过品读全文后再品读文题而得来的。“空中楼阁”可以说是一种缺憾的美 ,一种深思的美。作者的匠心和文章内蕴,只有通过阅读品味才能感悟得到。
    朱自清在《了解与欣赏》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萧蕴也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两位大家都极其关注读甚至吟诵,他们的独到见解不无道理。同样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不同,人物情感和性格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通过朗读吟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力求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尽,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我 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只放在应试这一目标上。即使是 能力的培养也只是注重于笔头,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说,造成语文学习的“瘸腿”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电声传讯技术的发展,开阔了说的领域,迫切要求人们提高说的水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说能力这一点,已明确写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因而,说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广阔的前景。

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读、写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们通过读接受了输入的信息,在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聚合,形成了知识的积累,也就是信息贮存,又通过转化、发散表达的过程,再用说和写的形式进行信息输出。从语言信息传递的方式来说,读、写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说是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口头语言能力强可以促进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说、读、写之间有密切的内容联系,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严重影响知识信息的获得。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 学科‘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 第730页)可见,不善于说,就不一定善于读 、写,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说教学。因为,它对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化,要求讲话人思维敏捷,针对性强,用语严谨,语脉清晰。同时也要求听话人具有较 高的话语品评能力和听话组合力,做到听说的一次准确性。这些不但对人们的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对人们智力品质的培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说教学过程 中,通过说训练,可以使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在交谈时观言察色,从而控制讲话的语脉、重点和语速;可以培养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提高说话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说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出一些新的想法,不断丰富讲话的内容。因此,说教学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写是说的延续,写训练应与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项目,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并有一定措施检查训练效果,使写训练得到保证。
    总之,读、写、说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6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