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从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看中考命题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广西武鸣县陆斡镇剑江初中 李广机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年头了,它迎来了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中考,考过之后,人们对这个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但不少对它却是疑困不解、一悉莫展: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会有怎样的变化?会不会换汤不换药?或是改变得面目全非?变,又是怎样变?这多少引起教师(尤其是2005年中考指导的教师)的担忧,有的甚至于毕业班复习指导工作无从下手。其实,新课程标准就是我们以前所谓的教学大纲,依据这标准我们是不难把握考试的动态的,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对中考的命题是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的。通过它,我们是足可以获取并把握2005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的中考命题动态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三个维度 中考命题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年头了,它已经迎来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一次中考。在新课程标准下,中考作为初中三处的教与学的最正规、最公平的一次大检波阅,其社会关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作为检阅的最重要的手段的中考命题,则备受人们特别是初三一线教师的关注而研究。课程改革培训时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等几个观念的更新,使得中考的命题扑朔迷离,中考命题支底怎样命题?中考命题路向何方?这些均是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而困顿、不敢下口,但这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该怎么办?近几年,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及这几年有关课程改革的中考进行研究,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感悟中考例命题,得出一些体会,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解读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指的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体系,指的是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技能和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获取方法的指导,尤其要他们通过掌握知识技能产生过程中体验感知知识技能的存在,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新课程改革并没有抛弃我们传统的“双基”,相反,它将之提到了最重要位置。因为,只有坚实的双基,才能构建学生雄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人文要求。另外,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这是与我们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核心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也是我们在研究中考时当注意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感知新课程标准
不论是理科的新课标还是文科的新课标,在这次的新课程改革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注重学生在学习和探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知识和技能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以便他们在这过程体验中,选取科学的方法和认识论去感受新的领域,达到知识体系的完美和再体验和再运用、再自由迁移。我们在这里面是隐约可见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的。
三、 三个维度与新课程标准
三个维度是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它直接指导着课堂教学的模式,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它如一条指导性的路线纲领指导着课堂教学,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知识与技能,进行着情感体验交流。所以三个维度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实现的过程方法行为规范的重要评价手段,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实现的重要指导纲领,当然在体现着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下的知识体系和人文素养。它检阅着我们课堂是否已经达到了总目标下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科学体验和科学方法的要求。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初中各科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应注意注重哪些教学内容、方法习惯的养成。因此,也把握住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三年的教学主要内容,培养的方法和科学和价值观等,也不会在教学特别是中考教学中出现疑惑困顿、迷失方向了。
四、 中考命题的几个重要原则和三个维度结合的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三个维度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情感体验等要求,把握了初中三年教学的总体方向。我们要研究中考命题还值得同时去关注中考命题的几个重要原则:1、“以纲为纲”原则。即命题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即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出题,不允许有超纲偏纲的行为。2、选拔性原则。即中考作为上一级学校挑选人材的重要手段,中考命题要注意有利人才的竞争,以便有利上一级学校对人材的选拔。所以命题应高设置一定的难度,这难度在新课标下就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低。3、三年继承性原则。即一个地区的中考命题,要在题型、内容、难度等方面有三年的相对稳定性。这决定于教学资源的历史继承性,也是教学行为的规律性的重要依据。
这是我们研究中考命题应当兼顾到的,因为它指导着中考命题的组织、约束着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命题范围和题目的比重份量。
而三个维度既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法体验等,那命题者本着以纲为纲的原则,一定会考虑到这些,这是我们中考命题的根与本,命题者不会将之置之不顾的,否则将违反中考命题的首要原则。三年的继承性原则又指引着我们,中考是一件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问题,命题者是相当稳重的,考题与三年特别是前一年有很大的继承性的,题目的方向起码有70%以上是相同的,我们课改与非课改的知识体系是一脉相承的,而课改没有将知识和技能完全舍弃,相反还在三个维度中确保着知识与技能的首要位置,所以中考是不会因课改搞得面目全非的。要变,也是有个年年累积的过程。
同时,选拔性原则又在提示我们,试卷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变异,要有利于全面检测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注意往年中考与我们现行标准的差异,注意教材的更新中的全面性和创新性,尤其要注意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或多或少提示我们今年乃至以后的中考命题的方向:
⑴、今后中考的命题注意克服了旧教学模式中生搬硬套、机械重复记忆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形式,注意到了这种形式给学生造成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只有头尾,没有中间的链接)和能力的欠缺,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严重后果。提出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⑵、注重知识体系均会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的问题。知识广方面要求: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方面要求:简单模仿——独立操作——自由迁移。这些要求我们在中考选拔性原则指引下去挖掘学生潜能,开创其创新思维,提升其中考的竞争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它使命题和思维均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注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积极主动陈述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就暗示我们:注意因学生情感体验切入析出点不同,所取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取向不同,而产生问题的答案的多样性。并且还要去注意多种思维的取向的正确指导。
⑷注重知识构建的人文性。所有的学科内容均是关切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贴近、相关的,与学生与自然、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这就值得我们探讨知识体系中与学生生活、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从中得出以知识探讨生活、自然;同时又在自然、生活中去析解知识。
这些指向均在这几年中考题中有所偏向和体现:
西安市2000年的物理中考题
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强烈地磨擦,会使流星发光,小明问老师:“发射火箭时,为箭同样也与空气发生剧烈地磨擦为什么没有燃烧发光?”老师解答说:“科学家一方面研制了可以耐几千摄氏度的耐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为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霉烂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防止烧坏火箭的作用。”请回答涂这层材料为什么能起防止烧坏火箭头的作用?象这样的定性分析题更能反映考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科学素养,在其中渗透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体现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指向。
另外这几年理科中考中的越来越多的实验分析题,则是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以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在实验中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测量方法、观察目标、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多方面得到训练。这也是三个维度的过程与方法问题。
再细看2004年广西南宁市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题:
第4小题考口语交际,第5小题考习作(语言和实践)
第15小题,考查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是知识与技能的再运用。
21、22、23、24小题则是综合考查,有知识的再运用(错别字)有知识技能的自由迁移;有综合素养的人文个性的考核(组织活动)等。以上总和占了14分,占卷面分数的12%,语文知识的20%
其他题目均是传统考法,不处乎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还是占了整个试卷的80%多。
与非实验区相比,无论是语文还是物理等学科,均透出这样的中考命题的信息:中考有的是一脉相承的,重点考核知识与技能;但中考走向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获取方法的考查和在获取过程中的理解和体验再运用。也就是借助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理解之后的情感再体验,并产生取舍,再综合成人的综合素养,并再一次运用和自由迁移。
这些均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中可以审视出其特点,所以只要我们细心审视三个维度,细心分析新课程标准,再结合中考命题进行分析,我们是不难由三个维度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教育部《小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3、 教育部《小学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4、 教育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5、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聚焦式提问]聚焦提问法详细阅读
太和一中 刘斌 内容概述:提问法具有重大作用,教学中应分清提问的性质和作用,要注意提问的一些通病,更应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只有这样“提问法”才会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与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性质发问点 技巧“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提问...
-
[语文情感分析模板]通过情感分析进行语文情感教学详细阅读
郭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是有所侧重的。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说明当今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文学科浓厚的人文和文化色彩。其...
-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语文课改,让我们喜来让我们忧详细阅读
———一个乡村中学课改的收获与困惑 金 坛 市 登 冠 中 学 李 国 斌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层层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是前七次课改中不可比拟的,这是一个将实现中小学课程由学科...
-
[认知结构教学论]语文结构教学论纲详细阅读
面对这种情况,究实而论,“工具论”着眼于语文的学科性质,比较准确地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而“人文论”则从“人的发展”的内在机制的激发和培养方面,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两者本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虽各有侧重,但并不矛盾,为何二者要陡起争端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都只从自己的局部...
-
【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详细阅读
浙江永加鹤盛中学 周作云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改的三个阵地——学校教育,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社会教育,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家...
-
语文教学立足文本|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要放在学上详细阅读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王景华 张伟忠承袭了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要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需要走过十分艰难的历程。其中涉及教学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日常的教研工作中,走过许多学校,也听了不少语文课。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语文教学中,以教为主,讲风过剩...
-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详细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柳 剑 摘 要:“教学民主化”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民主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提高人的综合素...
-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_在反思中体验新课程详细阅读
P 相对新课改的长期与艰巨,我们的试验刚刚进行一个多学期,历程是极为短暂的,如果说新课程是无垠深邃的大海,我只能是海边的无知幼童,蹒跚而新奇地捡拾着被海浪送到岸边的几枚贝壳,海中无穷的宝藏还远远没有探到。但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个信念是坚定的:那就是无论哪个层面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
-
[播放文言老师三十分]文言通假三十六记详细阅读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二中李迎春邮编:272065 电话:13792301301 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借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它所借字的音、形与所记录的词义毫无关系。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字的本义、常用义及引申义都不能使文意贯通时,那么某字就是通假字。对于通假字,我们不能望形...
-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