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从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看中考命题

杂文收录 2025-09-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广西武鸣县陆斡镇剑江初中 李广机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年头了,它迎来了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中考,考过之后,人们对这个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但不少对它却是疑困不解、一悉莫展: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会有怎样的变化?会不会换汤不换药?或是改变得面目全非?变,又是怎样变?这多少引起教师(尤其是2005年中考指导的教师)的担忧,有的甚至于毕业班复习指导工作无从下手。其实,新课程标准就是我们以前所谓的教学大纲,依据这标准我们是不难把握考试的动态的,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对中考的命题是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的。通过它,我们是足可以获取并把握2005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的中考命题动态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三个维度 中考命题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年头了,它已经迎来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一次中考。在新课程标准下,中考作为初中三处的教与学的最正规、最公平的一次大检波阅,其社会关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作为检阅的最重要的手段的中考命题,则备受人们特别是初三一线教师的关注而研究。课程改革培训时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等几个观念的更新,使得中考的命题扑朔迷离,中考命题支底怎样命题?中考命题路向何方?这些均是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而困顿、不敢下口,但这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该怎么办?近几年,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及这几年有关课程改革的中考进行研究,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感悟中考例命题,得出一些体会,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解读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指的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体系,指的是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技能和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获取方法的指导,尤其要他们通过掌握知识技能产生过程中体验感知知识技能的存在,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新课程改革并没有抛弃我们传统的“双基”,相反,它将之提到了最重要位置。因为,只有坚实的双基,才能构建学生雄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人文要求。另外,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这是与我们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核心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也是我们在研究中考时当注意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感知新课程标准

不论是理科的新课标还是文科的新课标,在这次的新课程改革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注重学生在学习和探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知识和技能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以便他们在这过程体验中,选取科学的方法和认识论去感受新的领域,达到知识体系的完美和再体验和再运用、再自由迁移。我们在这里面是隐约可见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的。

三、 三个维度与新课程标准

三个维度是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它直接指导着课堂教学的模式,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它如一条指导性的路线纲领指导着课堂教学,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知识与技能,进行着情感体验交流。所以三个维度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实现的过程方法行为规范的重要评价手段,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实现的重要指导纲领,当然在体现着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下的知识体系和人文素养。它检阅着我们课堂是否已经达到了总目标下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科学体验和科学方法的要求。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初中各科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应注意注重哪些教学内容、方法习惯的养成。因此,也把握住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三年的教学主要内容,培养的方法和科学和价值观等,也不会在教学特别是中考教学中出现疑惑困顿、迷失方向了。

四、 中考命题的几个重要原则和三个维度结合的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三个维度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情感体验等要求,把握了初中三年教学的总体方向。我们要研究中考命题还值得同时去关注中考命题的几个重要原则:1、“以纲为纲”原则。即命题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即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出题,不允许有超纲偏纲的行为。2、选拔性原则。即中考作为上一级学校挑选人材的重要手段,中考命题要注意有利人才的竞争,以便有利上一级学校对人材的选拔。所以命题应高设置一定的难度,这难度在新课标下就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低。3、三年继承性原则。即一个地区的中考命题,要在题型、内容、难度等方面有三年的相对稳定性。这决定于教学资源的历史继承性,也是教学行为的规律性的重要依据。

这是我们研究中考命题应当兼顾到的,因为它指导着中考命题的组织、约束着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命题范围和题目的比重份量。

而三个维度既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法体验等,那命题者本着以纲为纲的原则,一定会考虑到这些,这是我们中考命题的根与本,命题者不会将之置之不顾的,否则将违反中考命题的首要原则。三年的继承性原则又指引着我们,中考是一件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问题,命题者是相当稳重的,考题与三年特别是前一年有很大的继承性的,题目的方向起码有70%以上是相同的,我们课改与非课改的知识体系是一脉相承的,而课改没有将知识和技能完全舍弃,相反还在三个维度中确保着知识与技能的首要位置,所以中考是不会因课改搞得面目全非的。要变,也是有个年年累积的过程。

同时,选拔性原则又在提示我们,试卷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变异,要有利于全面检测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注意往年中考与我们现行标准的差异,注意教材的更新中的全面性和创新性,尤其要注意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或多或少提示我们今年乃至以后的中考命题的方向:

⑴、今后中考的命题注意克服了旧教学模式中生搬硬套、机械重复记忆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形式,注意到了这种形式给学生造成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只有头尾,没有中间的链接)和能力的欠缺,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严重后果。提出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⑵、注重知识体系均会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的问题。知识广方面要求: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方面要求:简单模仿——独立操作——自由迁移。这些要求我们在中考选拔性原则指引下去挖掘学生潜能,开创其创新思维,提升其中考的竞争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它使命题和思维均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注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积极主动陈述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就暗示我们:注意因学生情感体验切入析出点不同,所取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取向不同,而产生问题的答案的多样性。并且还要去注意多种思维的取向的正确指导。

⑷注重知识构建的人文性。所有的学科内容均是关切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贴近、相关的,与学生与自然、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这就值得我们探讨知识体系中与学生生活、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从中得出以知识探讨生活、自然;同时又在自然、生活中去析解知识。

这些指向均在这几年中考题中有所偏向和体现:

西安市2000年的物理中考题

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强烈地磨擦,会使流星发光,小明问老师:“发射火箭时,为箭同样也与空气发生剧烈地磨擦为什么没有燃烧发光?”老师解答说:“科学家一方面研制了可以耐几千摄氏度的耐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为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霉烂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防止烧坏火箭的作用。”请回答涂这层材料为什么能起防止烧坏火箭头的作用?象这样的定性分析题更能反映考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科学素养,在其中渗透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体现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指向。

另外这几年理科中考中的越来越多的实验分析题,则是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以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在实验中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测量方法、观察目标、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多方面得到训练。这也是三个维度的过程与方法问题。

再细看2004年广西南宁市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题:

第4小题考口语交际,第5小题考习作(语言和实践)

第15小题,考查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是知识与技能的再运用。

21、22、23、24小题则是综合考查,有知识的再运用(错别字)有知识技能的自由迁移;有综合素养的人文个性的考核(组织活动)等。以上总和占了14分,占卷面分数的12%,语文知识的20%

其他题目均是传统考法,不处乎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还是占了整个试卷的80%多。

与非实验区相比,无论是语文还是物理等学科,均透出这样的中考命题的信息:中考有的是一脉相承的,重点考核知识与技能;但中考走向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获取方法的考查和在获取过程中的理解和体验再运用。也就是借助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理解之后的情感再体验,并产生取舍,再综合成人的综合素养,并再一次运用和自由迁移。

这些均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中可以审视出其特点,所以只要我们细心审视三个维度,细心分析新课程标准,再结合中考命题进行分析,我们是不难由三个维度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教育部《小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3、 教育部《小学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4、 教育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5、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0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