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绣了从教看]鸳鸯绣了从教看 莫把金针度与人

杂文收录 2025-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读完编者对教材的处理意见,掂了掂那沉沉的《现代文选读》课本,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两句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我该如何来把高效阅读这根“金针”度与学生呢?再反复的思考中,我开始了第一步尝试:

一、发挥例子作用,激发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那么,课内教学的任务就应该充分运用课本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然后又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阅读训练,在“举三”的训练中获取“返一”的认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让他们在尝试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但是,获得成功的体验谈何容易呀?根据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仅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这个层面(韩雪屏教授把阅读由易到难依次分为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五个层面),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认知阶段。如果按教材的目标来要求,不但完不成任务,而且还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阅读兴趣。怎么办呢?于是我想:例子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在例子中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掌握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方法,而且还要让他们在例子中认识到语文阅读是轻松有趣的,阅读给人以很多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愿读、乐读。例如,处理精读部分(一),我示例了《内蒙访古》。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精读提示中的两句话:1、这是一篇……游记散文;2、弄清历史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怎样。接着,我提出要求:1、理清访问路线,找出哪个访问点是作者重写之笔?为什么重写?2、在文章中找出写赵武灵王、王昭君的文字,找出写古长城、发布胡服骑射命令的文字,找到写古代城堡、王昭君的文字;分析一下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倾向……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对文章的理解也便结束。然后,我让学生复述我们学习的过程,告诉学生阅读文章可以从文体入手,找到阅读的切入口,并由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对课文的理解与欣赏,这就是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最后,我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学习下一篇课文。由于学生在学习《内蒙访古》时,觉得获取成功并非难事,其过程也充满着一种快乐,这就激发了他学习下一篇文章的欲望。对这个作业 他也会乐意去做,因为他此时早已跃跃欲试了。于是,在我的引导下,这部分剩下的文章也较为顺利的处理完成。一些提不出问题、不敢提问题的同学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了;阅读课文,在他们眼里也并不是那么让人恐惧的事情了。

可是在处理精读部分(二)的时候,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离开了老师的具体指导,总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我认为学生对阅读中的程序性知识掌握不够,对自身阅读过程缺乏理性的认识、监控和调节。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二个尝试:

二、培养元认知技能,教会学生理性阅读

元认知是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不但有助于阅读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阅读活动的效率。受这一理论的启发,我决定通过对学生的元认知技能的培养来解决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为了准确的表述我对元认知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及对学生元认知技能的培养过程。列图如下:                  通读全文

归纳:写的什么

 

我的归纳正确吗

 

 

 

 


 

 


思考:是怎样写的

 

 

我的分析正确吗

 

 

 


 

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我的分析正确吗

小结并向老师同学或资料求证

我的结果被证实了吗

 

 

 

 

 

 

 

 

 

 

 


总结,结束学习

上面图式,我在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学习的专题讲座里已展示,学生一看即明白在阅读活动中应做什么、有哪些程序。在具体实践中,则要求学生按此图式开展自学活动。如处理《读伊索寓言》,我做了示范性指导,把我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自觉监控和调节的情况外化出来。1、通读全文,归纳出这篇文章是在介绍《伊索寓言》这本书。思考:不正确。再读在归纳:是在批判人类发展到今天,恶的一面也在发展;只有提高警惕,清醒认识,才不至于上当。2、是怎样写的,是举了《伊索寓言》中的九则寓言,作者站在不同于伊索的角度来分析出寓意,然后把各个寓意串起来。思考:正确。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思考:得不出结论,再看是怎样写的。思考:还是得不出结论。监控:我的思维方向对吗?注意力集中吗?调节:把阅读活动集中再一个方向。4、调节后得出的结论正确吗?正确。5、我能再现我的思维过程吗?能,那么就是运用了元认知策略在阅读……完成这个过程之后,让学生明白阅读主体在这个阅读过程中,都在监控自己在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当然,图式仅仅是个示例,许多篇文章很难用“我的归纳正确吗”来监控自己的思维,这时,不妨提出“我的提取合理吗” “我这样组织好吗”等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时,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这种技能,让他们带着“我正在干什么、下一步干什么、我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去阅读文章。再让学生自己阅读精读部分(二)余下的文章时,我感觉到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找到了程序,集中了精力,阅读效率已有明显提高。可是,在一次读书笔记检查和阅读能力检测中,我发现学生所提问题重点不突出,深度广度不够,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对阅读得理解,普遍存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苦恼。对此,我又进行了第三步尝试:

三、用阅读检测来培养学生把握重点、准确表述的能力

我收集了部分阅读题,包括《咬文嚼字》、《雨中登泰山记》、《琐忆》三篇课本上已有的材料共二十题,印发给他们。引导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和阅读检测题的分析,弄清阅读材料与阅读检测的关系,明白命题者要考察的往往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把握的重点。然后从研究命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握阅读重点在答题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题干的分析,领会命题意图,围绕命题意图归纳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准确表述出来。比如,有这样一个命题“从第三段看,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不超过十二个字),作者用了3个形象化的事物解说这个道理。它们分别是——、——、——(每项答案不超过10个字),”(原题见附页)。我先让学生 找到“这个道理”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前后几句话的联系。学生在我的提示下,注意到了“艺术的境界都不在热烈……扰动的神色这时”,我问“这个道理”是指“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淳朴”吗?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的学生仍在怀疑。这时,我鼓励学生说:快到目的了,仅差一步,想想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这时有回答说: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我接着问:那在什么?下面哪个词和“最高境界”含义相同呢?学生通过再读,又有人回答说“和平静穆被看作诗的极境”中的“极境”,有人答到。对!这对你有何启发?“哦,作者说和平静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但你的答案不能得满分,看看题,为什么呢?学生再看,明白了自己的答案超过规定的字数了。这时,我又让学生把可要可不要的字词删去,这个答案就完整了。完成这些之后,我又和学生一起对这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了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明白:把握重点,准确表达的前提是读懂阅读材料。在读懂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找到命题点的前后联系,从分析命题点的前后联系中寻找答案,然后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答案。总结之后,我让学生以此原则去解答下一个问题,对形象化事物说理之(一)的答案用“黄酒”表达准不准确?这时,学生很容易就作了回答:不准确,因为只回答黄酒不能说明这个道理,应回答:“储藏多年的黄酒”才准确。当然,这样的训练需与教学过程 组合起来并反复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仅凭一次两次的训练是达不到目的的。

以上措施的落实,学生便向以“自学为主”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他们能走多远呢?我思考着用“量”与“质”之间的积极关系来加以巩固。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熟练,以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把课内“质”(方法)的训练与课外的“量”的用法结合起来,以阅读的量来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娴熟和阅读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又用娴熟的技能、高质量的阅读效果去指导阅读量的扩展,实现“质”与“量”的共同飞跃。陈康肃公善射,“善”是对他射箭技能的肯定,但如果没有千百万次的“射”,谈何“善射”呢?我想这也是卖油翁微微点头的原因吧,这也是他从千百次酌油中悟出的真理。同样,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也得反复的历练才行。只不过若有“金针”的指导,学生可以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97.html

  • 高考诗词鉴赏题及答案_高考诗词鉴赏题对策及专用术语研究

    唐山市开滦一中 李志强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有些同学反映由于平时针对诗歌鉴赏题所作的练习都是选择题,一下子改为主观题根本找不到思路。...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巧用名句成文]巧用名句作批语

    每每看到学生以不屑的眼光浏览过教师煞费苦心的批语后,漫不经心地将作文本塞进抽屉,个中滋味,只有语文老师才能体会出来。曾几何时,我尝试着用经典名句或把其略作修改后给学生下批语。没料到,这无意插柳的短小批语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对写作的极大兴趣。于是,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就尽可能多地用诗...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性|浅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 安菊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议题式教学_新课标下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和探索

    芦浦中学 吴桂永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语文课的思考,阐述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和优点,提出参与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真正的21世纪的教育模式。【关键词】:参与式 教学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_如何敲开学生的心扉

    吴钻 每一位身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接触广泛,生活独立,个性鲜明,有一部分还有很强的叛逆性。似乎不和教师顶几句嘴,上课故意搞点小动作,隔三差五惹出点小“祸”,便觉得难受。任你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全然不当作一回事,即使当时收敛一些,不出三天又会原形毕露,故技重演...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作文|中学生作文不良心理分析

    高考话题作文的形式和作文应试训练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的简单化。特别是那些作文水平不高或较差的考生,他们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套作的路子。平时,他们不是积极地进行全面的写作训练,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水平,而是用...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如何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的金指头:本色阅读

    芮忠汉 王红云 长期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人们公认不讳。用教育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审视这一教育现象,就不难看出,是由于尚待完善的语文教学为阅读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可以说是“作茧自缚”。要扭转阅读教学的被动局面,就应破除为阅读教学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使其恢复阅读的本色。 阅读,有的把它...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教师如何评课]教师评课点滴

    在时代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但要会教课,还要学会评课,这样能使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那么教师怎样去评课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课前要明析教材 课前要明析教材,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教材不熟悉的课,只能看课堂表面活动是...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语文对作业设计的要求|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

    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凤中 熊 竞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语文作业 形式也必须跟上,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 形式...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我们这样教语文|我们要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上?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沟通能力的人。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呢?怎样的语文课堂生活才是高质量的呢?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他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