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卷分析_中考语文阅卷后的几点启示

杂文收录 2025-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山东省阳信县阳信镇中学 刘爱军

 

近几年有专家学者呼吁语文教学应回到私塾中去,诚然读抄背学实乃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东西.教育呼唤育人的观念不能成为空话、套话,真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审视语文教学应为教师们思考的当务之急,学生素质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然而教育的激烈竞争,迫使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再度被重视起来,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笔者参加了今年滨州市中考语文学科的阅卷工作,有所感悟,与广大同仁共磋。

一.汉字的书写

学生书写不规范,“乱”“脏”现象早已成为广大教师共知的问题,语文教师更为之大伤脑筋。“不见树木参天,但见灌木丛生”,一味追求高效与高分的今天,教师抱怨的同时,真正规范学生书写、力求美观者又有几个?甚至不少学生以写不好为借口,加上教师的“不作为”,因而考生卷面上大肆张扬个性,荆蒿满地,致使试卷失分者比比皆是。众人皆知,书写真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一日之寒都不具备的话,何来冰冻三尺!笔者以为规范学生书写容不得半点马虎,全体教师应携手并抓,当然更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规范书写应从学生动笔做起,任何随意对汉字加减笔画,任意涂抹的行为绝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美化学生书写,应注意引导学生领悟中国书法特有的艺术魅力,临、摹并用,从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书写的规范度、整洁度。

二.阅读材料的深入研读

把握材料主题是材料阅读的首要因素。日常教学中,笔者常以都德的《最后一课》为范例启示学生抓住文章“爱国”之主题为“灵丹妙药”,那份浓浓的爱国情,使很多读者为之落泪。今年滨州中考语文试卷中有一篇题为《捐赠天堂》的阅读材料,爱心便是此文的主题,即儿童那种“至纯至净至善至美的天使之心”,读之让人得到心灵的震撼。按常理这相对未谙世事的中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却发人深思,不少学生没有深入理解材料,甚至根本不理解作者的用意何在,致使答题失误。有的考生能把握文章主题,但阅读欠深入,特别是没有用心去领悟,因而很难准确理解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受了。

深入研读阅读材料应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和引导,真正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领悟材料,切实提高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灵魂落到实处。

三.体验生活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已不再分城市乡村,部分缺少爱心、同情心且性格孤僻的学生已是困扰不少家长、教师的一大问题。试卷中涉及到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不少考生就手足无措,不知所云了,甚至还出现了笑话。如今年滨州中考语文试卷中出了这样一道题:“你有过‘捐赠天堂’的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捐赠或接受捐赠的经过,感受叙述出来。(60字左右)”。有的考生就答上了“我为唐山大地震捐赠衣物”等。唐山大地震时要到哪里去找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呢?尽管几乎全部学生都有过像“助残日、抗洪救灾”等任务性捐赠的经历,但此类活动却很难与孩子们的爱心连在一起。考生缺少了生活体验,遇到此类题目必然造假,然而造假哪能像呢?或许现在的孩子已被沉甸甸的书包挤垮了一切。鲁迅《社戏》中的“偷豆”丰子恺幼时的“描人影,画竹影”都已成为孩子们的奢想了。

如今倡导的大语文观念,一旦缺少了生活奠基,一切都会黯然失色的。如果一个人回忆往事,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的话,未免是人生的悲哀了。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适当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感悟生活,不失为明智之举。学校、教师、家长都应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从长途跋涉中体味人生,鸟语花香中领悟和谐,助人为乐中体会爱心。

四.语言表达

准确晓畅的语言表达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考生答题得分的关键。语文试卷中主观试题的增多,致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无所适从。罗嗦现象,前言不搭后语,甚至错句、病句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在阅卷中,有的还须从考生所述内容里找寻、提取答案。今年滨州中考语文试卷中设计样一道题,根据材料想象一下主人公 得到剪纸时高兴的欢呼起来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答案就五花八门了,“啊吆、哇噻”之类纷纷场,语言干巴巴索然无味,难抒真情,写真意,导致答案失误。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为学生的学堂。是学生积极发挥,表达的天地,教师应规范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中考过后,笔者掩卷深思,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未来的希望,握祖国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完善与优化语文教师不推卸的责任与义务。笔者以为,语文教学未必真正回到私塾中去,但应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99.html

  • 高考诗词鉴赏题及答案_高考诗词鉴赏题对策及专用术语研究

    唐山市开滦一中 李志强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有些同学反映由于平时针对诗歌鉴赏题所作的练习都是选择题,一下子改为主观题根本找不到思路。...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巧用名句成文]巧用名句作批语

    每每看到学生以不屑的眼光浏览过教师煞费苦心的批语后,漫不经心地将作文本塞进抽屉,个中滋味,只有语文老师才能体会出来。曾几何时,我尝试着用经典名句或把其略作修改后给学生下批语。没料到,这无意插柳的短小批语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对写作的极大兴趣。于是,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就尽可能多地用诗...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性|浅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 安菊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议题式教学_新课标下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和探索

    芦浦中学 吴桂永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语文课的思考,阐述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和优点,提出参与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真正的21世纪的教育模式。【关键词】:参与式 教学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_如何敲开学生的心扉

    吴钻 每一位身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接触广泛,生活独立,个性鲜明,有一部分还有很强的叛逆性。似乎不和教师顶几句嘴,上课故意搞点小动作,隔三差五惹出点小“祸”,便觉得难受。任你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全然不当作一回事,即使当时收敛一些,不出三天又会原形毕露,故技重演...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作文|中学生作文不良心理分析

    高考话题作文的形式和作文应试训练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的简单化。特别是那些作文水平不高或较差的考生,他们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套作的路子。平时,他们不是积极地进行全面的写作训练,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水平,而是用...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如何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的金指头:本色阅读

    芮忠汉 王红云 长期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人们公认不讳。用教育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审视这一教育现象,就不难看出,是由于尚待完善的语文教学为阅读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可以说是“作茧自缚”。要扭转阅读教学的被动局面,就应破除为阅读教学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使其恢复阅读的本色。 阅读,有的把它...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教师如何评课]教师评课点滴

    在时代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但要会教课,还要学会评课,这样能使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那么教师怎样去评课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课前要明析教材 课前要明析教材,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教材不熟悉的课,只能看课堂表面活动是...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新课标语文对作业设计的要求|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

    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凤中 熊 竞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语文作业 形式也必须跟上,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 形式...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 我们这样教语文|我们要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上?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沟通能力的人。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呢?怎样的语文课堂生活才是高质量的呢?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他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

    发布于:2025-09-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