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探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开发出适宜学生自己研究的课题。那么,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从解决学生身边发生或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就是学生身边发生或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从解决自已身边发生的或自己关注的问题入手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失为良策之一。比如,我校高二年级有个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贫困学生家庭原因调查研究”,就是该课题的成员从班上同学的言谈及从学校定期开展的扶贫济困活动中,了解到我校还有不少家庭贫困的学生,从而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想通过调查,了解家庭贫困同学家庭现状,研究其家庭贫困原因。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该课题组顺利完成研究任务,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激发了教职工、学生及部分社会人士资助学生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校扶危济困工作的开展。研究自己身边的现象,研究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激励,学生研究起来兴趣盎然,主动积极,有利于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中发掘研究性学习课题。
从学科教学中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具有广阔前景。一方面,每个学科既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又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能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科学习中,可引导学生本着自愿、互补、人数适中原则组建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结题之后在班上组织研究成果报告会,让各课题组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畅谈自己的研究体会。我校在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展诸如“冰雹形成原因形容”,“有毒气体实验装置的改进研究”、“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发现研究性学习课题。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比如生物课上,有位学生对老师的叶脉书签很感兴趣,一看再看,爱不释手。老师见此情景,便说:“如果你愿意,你也能做出这样漂亮的书签来。”“真的?”那位学生很惊讶地反问道。“真的”,老师肯定地回答道,“关于叶脉书签的制作,在课本下章的‘小制作’栏目时有介绍。你先下去看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可随时来找我。”一周之后,这个学生真的做出了几枚漂亮的叶脉书签,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和羡慕。他在制作中的收获可想而知了。不过,仅靠学生的兴趣去研究某个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其研究情况给予指导,否则,可能半途而废,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局面。
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多留意,多观察、多动脑,就可以开发出形式多样、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