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在综合性阅读教学中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杂文收录 2025-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内容摘要:在综合性阅读教学中,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做到(一)自主阅读——塑造个性;(二)实践活动——展示个性;(三)质疑争辩——强化个性;(四)交流评价——完善个性。

 

关键词: 追求个性发展   塑造个性     展示个性      强化个性      完善个性

 

正文: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在阅读目标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综合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自主感悟——塑造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都有自己七彩的经验世界。一个学生,一个读者,一个独特的个

性和风格。正如杨再隋教授的话:“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不同的心理,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首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读诵涵泳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比如在开展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对“青春”的感悟多种多样:青春是美丽的鲜花;青春是艳丽的朝霞;青春是展翅翱翔的雄鹰……青春是热血,让一段日子汹涌澎湃;青春是激情,让我们的思想肆意徜洋;青春是奋斗,让生命的价值无限张扬;……

这样,在学生自主感悟中,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形象。

二、实践活动——展示个性

语文综合阅读是一次语文实践:综合阅读强调培养学生能力,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教材中设置的

“尝试探究”、“请你推荐”、“交流”等窗口,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要求学生将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群体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搭建操作性较强的平台。

语文实践活动一方面指学生在课外按老师提议或学生自主创建而开展的活动,另一方面指在课堂上开

展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运用阅读知识、阅读经验、阅读体会,同时还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语文综合性阅读。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为了能一展自己个性的风采,他们会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或网上查询,有的还会创造条件力争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比如:在关于《桥》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了解桥的发展,认识古今中外的名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们找到的资料多种多样,有的介绍说明,有的讲了生动的故事,有的带来了图片,甚至有一个学生还带来了一张只有人物的照片,他说:“这是我小学的语文老师,他也是桥,……”这个学生由有形的桥还想到了无形的桥,这样不自觉中拓宽了学生的个性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由此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是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无疑是学生个性的展示。

三、质疑争辩——强化个性

认识规律告诉我们:任何自主性学习都不可能回避一个“疑”字,学生的质疑思辨的过程中,必然会

产生思维撞击的火花,产生疑问: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义或未通之理等等。如:在每节课课前五分钟的课外阅读展示活动中,有一个组以“妙联巧对”组织一个抢答活动。活动结束后,好多同学就产生了疑问:中国对联的起源是怎样的?对对联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规律?我们能不能学会对对联?……这些疑问的产生必是他们自身认真思考的结果,那是他们个性思维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尊重他们的每一次发现,捕捉他们的“奇思异想”,以此加强他们的个性,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当然,引导学生合理地质疑,教给质疑的方法,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询问与同伴交流等方式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等等,这些方法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

而辩论的意义在于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习活动具备应有的内涵和深度,以此强化学生的个性。比如在“亲情”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辩题。(正方:父母应该理解子女;反方: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利用书本上的情感的领悟,以及实际生活中情感的流露,进行辨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概括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有效地锻炼。辩论时学生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教师也要注意引导,不要造就“诡辨者”,让学生在塑造、强化个性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欣赏。

四、交流评价——完善个性

学生在综合阅读中难免出现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多层次地为他们拓展还未充分利用的信息源,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便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在教学中,我把存在于学生中的各种差异看作珍贵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和互助,以达成学生与学生间的思维互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评价时也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多一些等待,多采用延迟性评价,也应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评价的机会。如此在不经意中,在自然的状态中,通过思维互补撞击,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实现自我超越。

比如在“我爱我家”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大胆地用不同的实物作为突发口口述自己对家的热爱,每个学生讲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评价,说出自己的对他人的赞赏或分歧,在边交流边评价中使学生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使学生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超越、完善。

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着眼发展,为他们创造机会,相信语文综合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们个性发展的乐园。

 

 

作者简介:

    姜红:女,生于一九七一年,中学一级教师,黄冈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现任黄梅县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优质课、论文、教案多次在省、市、县获奖或刊物发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25.html

  • 【她让我感动的作文600字】她——让我感动

    学校操场,欢声雷动,人山人海,1500米的赛跑就要开始了,跑道两边学生们一个挨着一个,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的人墙。同学们手舞着小旗张望着,期待着。“1500米赛跑现在开始,各就各位。”裁判员举起了红色令旗,“预备——嘀!”一声哨响,一个矫健瘦巧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任国敏,加油!——任国敏,加油!”...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阅读课外书总结]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

    2004年我校加入湖北省综合阅读课题组,我班也成为实验班级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报告]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

    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庄晋玲 邱明波提要: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之路,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诗坛一代宗师。陶渊明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大济苍生”“独善其身”“慷慨悲歌”三个阶段,即心路历程三阶段。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2005jqp 新丰三中 江平趣味作业 ,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 的目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 的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新课标导学2020版成才之路高中]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落实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课堂描述:《我的眼,我的心》是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一堂新课改研讨交流中的语文活动课。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他们常常在关注社会、思考...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洋思教学经验|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根据实际,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与当初的洋思中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每年选派教师去洋思学习,尝试洋思经验的根本所在。下面我就洋思经验在我...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师与情感教学

    农六师五家渠一中 苏新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是学生领悟作品精妙的情感体验;...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厦门一中 黄小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网络攻击的载体|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9:36:12利用校园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的学生都已习惯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网络上无限自由的空间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强烈的吸引着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的当代青少年,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