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杂文收录 2025-08-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很多语老师研究语文教学只是从战术上、技术上研究,机械学习多、模仿学习多、技能学习多,没有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快乐,因而总走不出效率低的怪圈。如果从战略上、创造性劳动上研究,用痴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用制度保证学生的创造性,用竞赛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用滚动展示学生创造的效率,那就是观念一变天地新。因为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组合的创造性,从创造性这个战略高度来研究,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平淡变为出奇;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滚动预习、滚动朗读、滚动默写、滚动日记、滚动作文、滚动考试把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落实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使传统教学中听、说可有可无的环节变为展示学生创造性劳动风采的有效手段,能完全改变满堂灌、老师唱独角戏的做法,滚动教学把学习管理的创造性放在首位,由传统的老师1人创造性变为几十人的创造性,众多创新学习设想通过讨论变为大家共同的意志,使师生在创造性学习上地位平等落到了实处,和谐课堂成了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

滚动教学的亮点之一就是只要是学生创造性劳动就会即时得到肯定,例如作业 ,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评价,把全班按A、B、C、D、E、F、G程度级分成10个队,每个程度级的学生作业 ,由1名同学批改,根据作业 的创造性劳动,评出3甲、4乙、3丙。这样评比,不同程度级的学生都有自己创造性表现的机会,只不过是程度好的学生创造性要求高一些,程度低的学生创造性要求低一些,得甲的可为小组加1分,得丙的要扣1分。创造性的作业 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小组考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集于一身,因而都能渴尽全力表现自己,这样做变重视结果考评为注重过程考评,变学生思维训练上谈兵为沙场练兵。

由于按同类同一程度进行创造性评比,调动了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创造性作业 比赛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创造性竞赛中得到提高,得到享受,这样的竞赛机制,克服了以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只见树木(成绩好的学生),不见森林(有进步的学生)”的现象。

 

 

 

滚动教学亮点之二是:学生既是创造性管理者又是创造性被管理者,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自觉接受别人的管理。她解决了老师怕批改作业 而不愿多布置作业 的弊端,学生会主动根据学习进度自觉布置作业 ,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以创造性训练比赛为乐趣,以评定别人的作业 为提高自己自身管理素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管理上,每人都安排一份工作,或做组长、或值周、或批改某程度级作业 、作文、默写,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达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目的。

滚动教学的亮点之三是学生学习效率大提高。学生从自己创造的高效率中看到了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后进生学生10分钟写完300字的日记,20分钟写完600字的作文,30分钟完成试卷的阅读,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所有的作业 、作文、试卷都在课堂完成,课外学生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叫学生怎么不高兴呢!课堂就像体育运动的比赛场一样,激烈的竞赛激活每一个学生的细胞,成功的快乐带给每一个人享受。也像麻将桌上一样,输输赢赢,乐此不彼。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学生课外都会主动地学习朗读方法,掌握说话技巧,搜集写作素材,背诵名言名篇……,没有硬性的措施,有的只是快快乐乐的志愿者。

 

滚动学亮点之四在教于解放了语老师,使老师从机械、冗繁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由于提高了效率,课堂上批改作业 、作文、试卷就可以变为现实。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批改作业 的能力上,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每个学生批改十个同学的作业 ,评出甲、乙、丙。因为是同一程度级,既不怕评分标准不一,又不怕学生不负责。学生改起来也轻松,作业 交上来后,老师只要浏览批改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作文批改,让学生参与,效果比老师好,学生比老师批改得好,何必不让学生做呢?批改得好有两层意思,就少数几篇文章来讲,老师可能比学生批改得好,就大面积来讲,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批改,整体来讲,发动学生批改效果比老师要好。二是就老师个人信息量来讲,一个老师的信息量哪有3个甚至多个信息量多。一篇作文由三个以上的学生批改,反馈的信息肯定比一个老师多,老师只要要把作文收上来浏览批改划波浪线就可以了。

汉语言是世界是最丰富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有魄力的语种之一,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到了课堂上就变得偃旗息鼓。滚动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把不同单元的内容同时流动训练,把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真正落到了实处,通过竞赛活动,把听说读写的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强的生命力,使更多的学生能快乐享受汉语言魄力,让创造性劳动在语文学习中闪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92.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