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会为话题作文四_搞好话题作文的“四化”建设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尽管话题作文给考场作文带来了一定量的克隆、宿构作文,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但话题作文便于考生独抒性灵,张扬个性,展示特长。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2003年中考作文,话题作文风采依旧。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不少教师已有不少论述。,但笔者认为,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依然是有话可说。套用目前一个时髦的说法,就叫吧。
何为话题作文的“四化”建设呢?
一:作文内容,要大众化。
倘若你深入学生中间,打开学生的随笔,那些田园牧歌、浅唱低吟、风花雪月般的文章让你目不暇接,而那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读后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文章则苦觅无着。如今的考场作文,也大多如此。近几年来,部分考生把作文考题中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戒作文叙事抒情假大空的文字提醒片面的理解为只抒发或者是专抒发个人喜怒哀乐和恩恩怨怨。考生要么于个人的狭小天地,文章内容大多是记录个人见闻感受的文字。小哀小怨,小喜小怒,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春夏与秋冬。”即使偶有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内容,要么是个人的满纸愤激,一派荒漠;要么是为了抒情“强说新愁”。文章中流露的是一种消极而茫然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庸俗现实和功利主义,反映的是对生命激情的磨饰和消解。我以为欣赏自己决非孤芳自赏,强调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也决非专抒发只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和恩恩怨怨。古人尚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更有理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跳出个人狭小的天地,胸怀大志,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疾苦,关注社会与生活,喜人民所喜,忧百姓所忧,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话题,与时俱进。
二:思考生活,要深度化。
勿容置疑,由于“大语文”观的倡导和“减负”观念的深入,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观察生活,体验人生,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认知水平的极限,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难免会浮光掠影,有失偏颇。这表现在考生的作文上,一方面是抒情上的牵强附会,无病呻吟,任意拔高。如写父母类的文章,结尾总要感叹一句:他(她)是多么伟大的人啊。更有甚者,无端联想,任意拔高,读后让人生厌。写老师,总要联想到春蚕,联想到红烛,进而赞美老师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写歌颂母亲内容的文章,结尾总爱展开联想,然后点题升华:“我们的祖国不正是我们的母亲吗?她象千千万万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样哺育着她的儿女。”面对着大海,总要联想到改革的大潮,赞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令人热血沸腾。我们并不以为这样写有什么不好,只是联想要自然,最忌讳联想的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结尾的点题升华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要给人牵强附会、附加亮点之感。
另一类文章,对生活的感悟肤浅,使作文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得不到展体现,不能表现出对生活的本质的认识。2002年湖南益阳是以“读书,真好”为话题进行作文。一考生选用了这样两则材料:一家因儿子读书当了大官,父母随子进城享福。另一家的两个儿子不读书,只得在家做苦工,地位低下,三十多岁还是光棍两个,草房一间,父母跟着吃苦受罪,并将两家对比,得出“学而优则仕”的“读书真好”的结论。这则材料并不错,差的是考生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假如将前者变换一下角度,改为因儿子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从而使整个家庭摆脱了愚昧和贫穷,过上了富裕而文明的生活。然后,两两对比,得出知识改变命运的结论,自然紧扣了“读书真好”的这个话题,岂不是美文一篇!
三:文章立意,要正面化。
太阳也有黑子,阳光下也罪恶。的确,社会上、生活中不乏阴暗面、消极事。考场作文也不是不可以写阴暗面、消极事,禁写假丑恶。其关键在于初中生的知识面、社会阅历及人生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等,这使得他们看事物分析问题时缺少理性色彩,喜欢凭自己的好恶评人论事,分析问题容易片面化,走极端。如2002年山东某市中考是以“幸福”为话题,一考生记叙村中有钱人买通乡村两级干部,垄断市场,强买强卖,为所欲为。乡亲们告状无门,敢怒而不敢言,由此他得出“为富不仁”,“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进而他仇视一切有钱人。2002年重庆中考作文是以“表扬”或“批评”为话题。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的是“批评”这个话题,部分考生叙述老师对自己作弊的批评,或记叙老师对违纪学生的批评,或叙述老师对追求前卫的批评。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老师批评 的不满,对老师不懂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嘲讽,对老师“保守”的 讥讽 ,撇开对老师的尊重不谈,但从学生对“批评”的认识,我们以为学生的认识及观点有失偏颇,这样的想法非常可怕。2002年湖南常德是以“交友”为话题,部分考生感叹自己一直孤独无援,没有朋友,于是便和狗猫交上了朋友,结尾感叹“人不如狗”。也有考生记叙朋友向老师报告自己违纪,自己买零食找朋友借钱别人不借,从而得出同学不够朋友,并以此来断定世界上缺少真诚,缺少友谊。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作文又怎能得高分?感谢这些考生的勇气与坦诚,他们让我们更多的管窥到我们教育的弊端,从而让我们又多了一份对教育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当然,并不是说考场作文不能写阴暗面、消极事,其关键是对事情的看法和认识要正确,分析问题要中肯,要一分为二,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切莫只顾自己宣泄情感的痛快。要避免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要认真观察,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努力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以求增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认识的全面和正确。另一方面,考场作文,应多一些赞美,多一些讴歌,而要少一份揭露,少一份暴光,少一份愤世疾俗。
四:作文语言,要美化。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是从卷面,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近几年,语言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在我们看来,新颖的选材,恰好的立意,精巧的构思,整洁的卷面,相对于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说,考生比较容易做到。而厚实的语言功底则需要长期艰苦的积累和扎实的训练。在考场作文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许多作文选材并不新鲜,构思也一般化,但由于考生拥有厚实的语言功底,记叙语言如行云流水,描写语言栩栩如生,抒情语言满纸灵动,议论语言精当而富有哲理。读这样的文章,该是怎样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作文又怎能不让老师怦然心动。当然,让语言美起来,让语言灵动起来的方法很多,许多老师已有诸多著述,在此不一一陈述。,就会让你的中考作文多一份保障,多一份亮点,从而增加语文分数的砝码。这样的事,岂不乐哉。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