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_“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趋势预测及应考战略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绍濂中心学校
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就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形势,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样题回顾】
纵观历年试卷,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试卷中设置综合性学习考查试题的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4年首轮课改实验区进行中考开始,此类题因符合新课改精神,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而倍受青睐。
2.题量和分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湖北黄冈卷中26道试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共设3 题,共赋8分,占全卷6.7%;而2005年设3 题,分值上升为10分,占全卷8.3%,另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设一道综合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的探究题(第21题),赋分3 分。
3.内容上呈多样性和时代性、综合性特点。
⑴.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生存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山东青岛第5题、江苏南京第6 题、江苏常州第7题等。
⑵.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对联知识考查不再拘泥于出上联、对下联,而是融入地理、历史、典故、物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及语言的活学活用能力。如2005年青海西宁第9题、重庆第5 题、湖北黄冈第4 题等等。
⑶.命题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的综合性,将汉字的书写、词语的正确使用、修辞的运用、语言的连续、知识的运用、口语表达等综合考查,既是题型的创新,也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安徽第18-21题等。
⑷.命题更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他人、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北京海淀第9题、山西第5 题、江苏常州第5 题、广西桂林第6 题等等。
⑸.命题更具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设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命题趋势】
自2001年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了4 年,已公认为中考语文试题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的“综合性学习”考查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估计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命题的思路将继续体现新改革理念,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创新,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查方式将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导,越来越多的省(市)将把“综合性学习”单独设立板块。
3.命题将加强语文与生活、语文与自然、语文与社会、语文与个性品质的联系,命题将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人格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4.命题材料将以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生生活的实际、周围的人和事;新科技、新思潮;环保、旅游、教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载体,考查学生为语文知识为主综合运用政治、天文、历史、地理、数理化、生物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试题的类型将有:
⑴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⑵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⑶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⑷活动参与类。
另外,还将出现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总之,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是检验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实践、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将会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与亮点。
【应考战略】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作如下准备:
第一,重视积累,关注课外语文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
综合性学习的题非常灵活,涵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只有在平时学习时多积累,做到“厚积”,才能在临考时胸有成竹而“薄发”。
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指语言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词语、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还包括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常识及其他学科的积累。
第二,注意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在平时学习和应考时掌握技巧。
1.语言创作类。 广告、宣传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等特点;语言运用多使用夸张、双关等修辞。对联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给出上联或下联,让对对;二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对联编写。做第一类题时,应根据所给句子的组成成分——词语,通过分析,进行有意味的对答,包括词性、见容、意义等。做第二类题时,先要对材料进行理解、提取,再按第一类题的方法去对。更奏效的办法是平时多读诗词,力求在读中形成语感、读中学会方法;多留心身边的广告词、宣传语及对联,做个“有心人”。
2.材料整理类。 语段压缩一般是给一段材料,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或写导语 ,大多有字数限制。考生要在材料中搜寻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要推敲语言,不能因字数的限制而表达不清。材料的整合与探究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写出探究结果。考生可在多个材料类题中运用求同存异法,归纳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或者理出因果关系。
3.图表转述类。 做这一类题时,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认真观察和审读图表,找出图表中的关键因素,对表格中的数字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变化规律;再次,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出材料内所隐含的信息;最后,进行归纳、概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
4.活动参与类。 要重视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三,注意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关注课外,积极思考。
多读有益的报刊,关注新闻媒体、关心国内外大事、文化、教育动态。例如2005年有关“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连、宋大陆行,很多省市席卷中都有设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同学们认真积累、多留心、勤思考,综合性学习的答题,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为学生中考答卷的亮点。
项 英 武
-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详细阅读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
-
在机关实用文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文体写作的一般规律详细阅读
.审题.立 意 .构 思 .选 材 .组织材料.开头与结尾.记叙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应用文(1) 内容要有重点,感情要真挚。.读后感...
-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详细阅读
■陈钟梁□方有林□方:陈老师,200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改以前长期使用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名称,对这种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必然性如何认识?■陈: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可以追溯到1995年人教社在武夷山召开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思想,比如说对语文学科的定...
-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详细阅读
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 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 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
- 详细阅读
-
【初中文言文利用对举方法识记字词】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详细阅读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有]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评价体系详细阅读
要: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经济领域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和不断地延续,可见在物质领域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适合的;同样的道理,作为人类精神领域一员的语文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可行的,它也必将促进教学活动的进展顺利。《基...
-
【语文阅读方法指导】语文“阅读指导与研究性学习”初探详细阅读
三明四中:陈珉随着课改实验的广泛开展和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新教法的科研之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内...
-
[文学研究一般研究什么]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详细阅读
中国的饺子文化”“老鼠有决策能力吗?”“蓝鲸生态研究”……这一类的论文题目,请别误以为是一些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专题,而只是美国小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许,你会觉得让孩子们研究这些问题太离谱,但是,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的方向……这其中的收获远比仅仅知道教科书上已经阐...
-
[如何引导学生诚信考试]考试,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详细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命题思路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鲍国富 课程改革有一年多了,从一年前的课改试卷命题时的迷茫,到一年多来不断的学习、反思,我坚定了一年前参加“晋江市课改优秀试卷”命题时的思路。现在到了八年级,如何在七年级课改试卷的命题思路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参加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