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

杂文收录 2025-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福鼎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会议交流材料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

唐炯武

明年秋季,我市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就要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为此,想和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就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一、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多年来人们提到过基础性、实践性、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综合性,等等。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现行语文大纲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作了补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首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再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程要同时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并不矛盾。当然,要实现两方面目标的高度结合,必须在目标与内容的设计上、在实施上下大功夫,而首先是要形成一个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认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关于“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已习惯于“语文能力”这一提法,为什么课标又要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而“素养”则是指“平日的修养”或“经常修习培养”。“能力”重在“功用性”,而“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了的“语文能力”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语文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待内容。“语文能力”包含于其中。作这样的改动,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发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忍气吞声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最忌的是设计成这样一个系统: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再加上一些例子和供操练用的习题,例子用来说明知识与原理,习题的操练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运用原理的能力。我们大概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表达正确流畅、简洁生动,可能还妙趣横生,可能就是记不住“连动、兼语、借喻、借代”之类的术语,也不明白自己写的文章里用了些什么修辞格,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复句。我们也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对语文修辞和文章作法的知识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语言贫乏,文章干巴而不通畅——近些年来这样的学生恐怕还不在少数。培养理性的分析解释能力要在具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在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合适。

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纵向线索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是在现阶段特别需要给予重视、加以强调的。

1.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但需要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于教学过程 之中。

2.  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出发,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体现出提供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改变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如信息化时代的能力特点,人际交往频繁带来的新要求,对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要求等。

五、关于总目标。

总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综合、梳理,共归纳为十条。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但这不是绝对的,三个维度的表述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相对于过去的大纲,课程目标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  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同时将价值观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关于能力培养,如关于阅读,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学习方式方面,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  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化社会特点,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强调了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培养创造精神,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加上“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一条;专加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一条,以体现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3.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总目标有一条总的表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贯穿于在对于汉语拼音、识字字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诸方面要求中。如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尽可能将它转化为能力要求来表述,注重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六、关于阶段目标(由于时间关系,略)

七、怎么样作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1.  观念该怎样转变。

2.  教学与教研相结合,作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3.  扩展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

4.  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一个能师、名师。

八、课改背景下的2003年中考语文命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  要注意听说能力的考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则,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势在必行,2001年,闽南地区率先引进了听说题的考查,但这也仅限在听说题的书面考查上。2002年厦门卷突破限制,用调频广播播放录音材料的形式考查听力,使语文听力考试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现在厦门、漳州、莆田三地的试卷都有了听说题的考查,这应该引起广大初三老师的重视,不要等到考试说明出来了,才匆匆忙忙地指导复习。至少现在就应该多让学生听一些录音资料,记录一些信息。

2.  基础知识日渐淡化。

近几年,已有部分地市中考试卷中取消了“基础知识”的考查,这反映了语文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新认识:学习语法、修辞知识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目的是形成能力。陈日亮老师认为语法等知识是“学了也不考,学比不学好,学就要学好”。许多专家认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对基础知识运用、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就没有必要再将基础知识列为单独的考试项目。但笔者认为,03年宁德卷仍会有语基这一块,但一定会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设计试题,教师没必要把时间太多的花在语基上。

3.  阅读题应该有以下几种趋势:

(1)       主观表述题增加,开放型试题会明显增多。如下列试题:

A. 本文作者认为,曹操的笑是“潇洒的表现”;有人认为,曹操的笑并非如此。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2002三明卷)

B. 现实中,有的同学认为:勤学未必成才,惟巧学方能成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002泉州卷)

C.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最让你感动呢?为什么?(2002宁德卷)

(2)       继续扩大命题材料取自课外的比例,最终达到全部使用课外材料编制试题。

这是和新课标的“一纲多本”精神相符合的。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怎么样用好这个例子,这就看教师自己的功底了。我市明年到底用人教版、语文版还是江苏版,现在还无定论,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一种观念,不要认为教材就是一切,而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知识的积累。

(3)       选文会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以往阅读题的选文多侧重将文本作为技术性阅读的材料,这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就这两年来看,选文注重了选取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时文、美文,使文章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如福州卷《我很重要》《摆渡老人》,宁德卷《一个美丽的故事》,三明卷《笑的潇洒》,漳州卷《干涸的眼睛》等。所以教师在平常上课时要多与学生交流,多让学生自己学会和文本对话,从而丰富学生自己的情感;复习时,要多选文质兼美、情感真势的文章,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又陶治学生的情操。

4.  作文会是话题作文。

以开放的内容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思维品质和语言修养,这是作文考查的主要目标,而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也是作文。“话题作文”作为开放性作文的一种代表题型,近年来备受推崇,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只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不论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不化运用什么样的体裁,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所以,它比较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考生极易入题,找到写作的由头,并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发挥。如2001年漳州市的“以《西游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的话题作文就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大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话题作文(特别是高考的话题作文)从它诞生之日起,也就不断地受到专家们的非议,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26.html

  • [浅谈合作]浅谈合作

    浅 谈 合 作 巴州区店子乡中心小学 杨涌泉 【关键词】合作 转变 重要性 培养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科技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教育是分不...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新课程教学理念_中考=新课程理念

    陕西凤县岩湾中心小学 李建明细细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笔者发现中考试题已经成为指导新教材教学的指挥棒。以往有很多人认为,新教法所教的知识与人家考试离的太远,以此为借口,在实施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时而大大折扣。熟不知,那其实是懒惰的借口。在对中考试题研究后,发现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学生能力检...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中学 黄司敏据报载,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的探索

    引子将带有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有许多的优越性。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独立自主地探索研究,尽情地讨论交流,高效轻松地复习。推进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任务驱动为手段,...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格式塔对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格式塔

    攸县明阳学校 龙萍波(7420136) 摘要:诸事诸物都有其格式塔,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就是用自己的教学个性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我就是我,我要注重此时此地学生的感受,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关键词:格式塔 格式塔是一座什么塔...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静听回声作文】静听,才能有回声

    李秀荣从长足的发展来看,学校从提倡“教学反思”切入,引领教师专业性提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明智之举。因为南方教育发达地区,都着重要求教师写反思日记,教育随笔。拿江苏四川浙江来说,他们的教师专业水准高,思辩性强,教学风格繁复多样,教出来的学...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浅谈新的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行知实验中学 孙翠萍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浅谈如何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华容县插旗中学 王 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 让孩子胖起来|让孩子“说”起来——探究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

    让孩子“说”起来——探究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仙庾镇中学 段敏莉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中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发布于:2025-08-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