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大全|初中学生作文中的“语体”教学谈

杂文收录 2025-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liujinping

   张璇

 

谁都知道,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即正确运用语文工具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而语文,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地、广泛地使用着的,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不仅要在课堂作业 和各类试卷上接受检验,更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经受“生活”的检验。因为归根到底,语文教学的规律无非是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在教学领域中的反映。要问怎样“教”语文,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并回答生活中怎样“用”语文。当前,语体学之所以被人们重视,正是“生活”提醒的结果。

如果说,一般的词汇学、语法学和修辞学过去曾经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受到教师普遍的重视;那么,为了使语文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为了使语文教学的成果能真正经受得住“生活”的检验,使学生真正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叶圣陶语),现在就有必要引进语体学的某些理论建树。

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这就是语体学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语体学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同样是反映“笑”的种种不同特点,高士其这样表述:

笑在胸腔,能扩张胸肌,加强肺部的运动,使人呼吸正常。

笑在肚子里,能使腹肌收缩了又张开,及时产生胃液,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笑在心脏,能使血管的肌肉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淋巴循环,使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笑在全身,能使全体肌肉都动作起来,兴奋之余,使人轻松愉快,睡眠充足,精神饱满。(高士其《笑》,1981年4月15日《光明日报》)

周汝昌在他的一篇随笔中却这样表述:

笑因人而异其态:夫子定是“莞尔”,美人势必“嫣然”。《红楼梦》里的张道士理应“呵呵”大笑;“回眸一笑”只能是杨玉环;薛大傻子“呆霸王”决不会工于“巧笑”,他一发言,常常引起“哄堂”“轰然”。(周汝昌《谈笑》。见《四方集》)

而《红楼梦》四十回却有这样一段精彩描写: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全洒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对于以上的引例(均转引自中学语文课本),一般文体学将作这样的回答:前例是说明文,重在分项说明各种笑的生理功能;中例是文艺随笔,重在揭示各种笑态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的联系;后例是小说,重在再现各种不同人物的各具神采的笑态。而语体学却将进一步考察:这些书面表达形式怎样由于目的、对象、场合以及期求发挥的社会作用的不同而在语言上显示出各不相同的功能特点和色彩。从语言材料说,前例多用“胸腔”“胸肌”“呼吸”“腹肌”“胃液”“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等的科学术语;中例多用“定是”“势必”“理应”“只能”“决不会”等等推断性的副词;后例多用“喷”“伏”“叫”“滚”“搂”“指”等等动作性强烈的动词。从句式说,前例各节用大体相同的句式,通过排比条理分明地列出各种笑的不同功能;中例用的是各种不同的判断句式,而且故意采用对举法以鲜明地体现笑态与人物性格的联系;后例,作为一部著名古典白话通俗小说中的一个片断,用的是较为纯粹的北方口语,而且多短句,多顺承和连动式的句子,借以再现笑态各异的群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有这么一个内容,即“说话要看对象”“说话要讲究方式”,这是在“说”这项基本能力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要求和训练,但却忽视了“写”这项能力中对“语体”的要求。讲到这里有人就会问:“只听说作文要讲符合文体,为什么还会有‘语体’这一说法呢?”其实,作文的合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作文要合文体,另一方面指作文要合语体,那么什么是“语体”呢?“语体”简言之,是指语言运用的风格,它的运用形式取决于语言环境,也就是指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语体。

对于作文或说法要符合语体的重要性,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说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

“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 “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你看,在这里语体使用的规范不规范,是关乎前途命运的大事情。故事虽然或许是杜撰,却也能说明问题。

中学阶段要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及散文这种审美文体,老师对于文章的分析,视角大多偏于文体学,较少注意语体学。而忽视语体的结果,就连文体往往也不可能让学生切实把握。

由例子可知,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语体特点,这些语体又适合于不同的文体。中学阶段要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及散文这种审美文体,但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常会出现下列两种现象。

<一>虽合文体,却不合语体,如:

“奶奶笑着对我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我虽年高体弱,不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精神抖擞的。’”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从事田间劳动”“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当,不合乎奶奶的身份口吻,这里是将说话的口语体误用作正规的书面语体了。

又如:“老妈一声厉喝,如雷贯耳,抬头一看,她已五官不正,衣衫不整地出现在我面前,不,是冒出来的,如同《大话西游》中的土地佬,我吐了吐舌头,屁颠屁颠地跟在她后面……”这里的描写对象是母亲,所以“五官不正”“衣衫不整” “如同《大话西游》中的土地佬”“屁颠屁颠”等词语,用得不妥当,显得不庄重,这里将正规的书面语体误用作口语体了。

<二>既不符合语体,连文体往往也不能切实把握

笔者曾让九年级学生写过一篇自传性质的作文,多少可以证明中学语文教学忽视语体探讨所带来的后果:

①匆匆乎,入学时激动的心情尚未平息;悠悠哉,岁月无情,人生的舞台又揭开了新的一幕。回顾十几年来的经历,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令人不胜感慨,又似怅然若失……

②人生道路永远是曲折前进的。也许,只有尝尽甜酸苦辣才觉充实。然而,一切都在追求中才更闪光。这十多年的路,我走下来了,采过鲜花,踏过沼泽,也攀登过悬崖,获得了什么?硕果,还是海市蜃楼?不,是一枝“夜来香”。……

③十多年的岁月已然逝去,现在,我们正赶上了初中时代最后一趟火车,鸣响的汽笛告诉了我们的使命;明年的现在,我们将成为更高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使命,心会让它压得沉甸甸!

限于篇幅,这里引用的只是一些自传中的少量句段,实际上整篇自传全用这类笔调的决非个别。这类误用“文采”的例子,决不能简单地用当代中学生特殊的心态来加以解释,不懂得根据目的、对象、场合来恰当选用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恐怕是主要原因。因此,在中学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中,充实语体学的研究成果已是客观上的迫切需要。

我们把社会上常用的书面表述语言,根据自身特色,暂且将它划分为两种作文语体,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正语体和雅语体两种。

口语体多指日常用语(包括方言、俗语、工语)。句子可能不合语法规范,但灵活自由,亲切易懂。正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还有专门用语,术语,表达规范、严谨,给人以严肃、庄重之感。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情感性词语,富于文采和感染力,谴词造句常常突破语言规范。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以《路在脚下》为题,表达对挫折的看法:

口语体:地上的路多着呢,哪一条不是坑坑洼洼的?天上下雨地上滑,哪里跌倒哪里爬。人一辈子哪能一步走到头呢,跌倒了爬起来不就是了。

正语体: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因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才能有所进步。

雅语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要追求真理。

 

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在注重文体的同时,也要注重语体。一般来说,文体同语体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关系,但以一种语体为主,

如: 记叙文——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说明文——正语体

     议论文——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应用文——正语体

     散  文——雅语体为主,略带口语体

正因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对文体训练着手早(从小学就开始),而且非常重视,但对语体训练却比较陌生,甚至将它忽略成为作文中出现的病句,一直重视不够,所以在作文指导中,要加强作文语体的教学。

上面所说的只是一般意义上我们必须遵从的规范,但有时会因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不能绝对一概而论。

如:实用体文章中的说明文和应用文,一般用正语体,如果用雅语体或口语体,就会不象,或闹出笑话,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但有时也不尽然,比如科普小品的说明文,就不得不掺进较大的雅语体成分,如:《说屏》(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是一篇说明文,但在开头是这样写的: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青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又写到“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等,引用大量古诗文,使全文笼罩在浓浓的诗意当中,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而且屏风的介绍与古典诗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所以,文体和语体,既有一般情况下的规定,又有某种特殊文体对语体的特殊要求,“文无定法”,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灵活转换语体,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作文语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有利于把静态的传统的作文模式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动态作文模式。同时现实生活五彩缤纷,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事物变化千姿百态,训练、强化学生的各种语体转换能力,对广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是大有好处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24.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