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教学教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

  (板书:声 色)

  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字词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

    出示卡片:

  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

    (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

    (朗读:“人山人海”。)

    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

    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

    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

    (板书:闷雷滚动)

    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

    (板书:人声鼎沸)

    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⑴ 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

     (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⑵ 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

     (地平线。)

   ⑶ 观潮的人们呢?

     (板书:沸腾)

     (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

    (出示小黑板。)

   ⑴ 说说“声”、“色”的变化。

     (板书: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⑵ 拉长到什么程度:

     (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

     (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

     (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

     (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12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

    (板书: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

    (屏息凝视。)

    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板书设计】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89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