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王朝的覆灭_蒋家王朝的覆灭 教学建议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地位分析
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战略进攻时期,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挺进中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1948年9月开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大战役以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教学思路
本课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主线,内容丰富精彩,故事性强。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图示法、讲述法等。教师可指导部分学生在本课内容中选其一,自主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以故事会或多媒体展示的形式相互交流,深刻体会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密切结合地图理解书本知识,培养“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把战争由解放区推进到国统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三大战役。这三次大的军事行动是整个解放战争的核心内容,对解放战争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主力,使长江以北基本解放,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难点分析
中央军委根据战争态势发展做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决策的条件是什么?进攻目标为什么确定在中原?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这些是教学难点 。
(1)做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决策的条件,是当时战争的态势、力量对比、士气后方等多方面因素,课文没有明确指出,需引导学生分析;进攻的方向为什么选择在中原?需分析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应充分利用地图加深对这一事件的了解。
(2)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对于行军打仗所采取的战略战术难以理解,应补充相应的军事常识。
重点突破方案
(1)对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在引导学生归纳战略反攻的条件和必要性;为什么目标确定在中原?以此突出这一战略决策的英明。(2)对于三大战役,主要抓住每个战役的特点,结合地图,分析战略意图,强调其战果。(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来加深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1)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应引导学生分析做出战略进攻决策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都有哪些?为什么要把战略进攻的目标选定在中原地区?战略进攻的结果如何?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并充分利用地图加深对这一事件的了解。(2)对于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结合地图,深刻体会决策者的意图,紧紧抓住其特点,如关门打“狗”;“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瓮中捉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生动形象的比喻有助于理解复杂艰深的战术。
课堂导入
方法一:在解放战争之初,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截取电影片段、动画或图片)可是三年不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总统府上空,蒋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轰然落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切都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蒋家王朝是怎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打击下土崩瓦解的,学习了这一课,你将会有所了解。
方法二:(打出图片)西柏坡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同中国无数的山村一样,平凡普通;它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后把这里作为临时驻地,挺进中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命令都是从这里酝酿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蒋介石眼花缭乱的奇迹,你知道这一切都是怎样发生的吗?
-
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详细阅读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 毛泽东思想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
-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二、思想教育目标:1 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2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
-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 第二次鸦...
-
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详细阅读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 毛泽东思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
第四章_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详细阅读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从教材的整体布局来看:本课是源头。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起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它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上了新台阶,还由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上承第...
-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设计示例详细阅读
第十八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手工工场的出现。在教师指导下,看本课地图及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析机户和机工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提高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认识...
-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第一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 (1)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割据、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福建、广东、云南、蒙古、西藏、新疆等边地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2)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
-
[第四单元英语]第四单元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详细阅读
第4课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二里头遗址是夏都还是商都二里头遗址的整体规划布局一般村落遗址与都邑遗址的区别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多角度看问题图片对比分析关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状况二里头遗址的性质能够复述课文中的4种...
-
[音乐与美术的关系]音乐与美术详细阅读
第18课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必修三的第8个专题“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下的第2条“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和第3条“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在《考试大纲》中隶属于现代世界中的第...
-
蒋家王朝的覆灭_蒋家王朝的覆灭 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地位分析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战略进攻时期,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挺进中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1948年9月开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