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教案(二)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内容,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但不发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教学重点:
光绪帝诏书的主要内容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
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1.复习提问: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运动?这活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导入 新课:
一千多名举人参加的“公车上书”,使京师哗然,国人震惊,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南北呼应的舆论宣传,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人为 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维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四处奔走,百折不挠。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康、梁的“上层路线”也终于感动了深居“大内”的光绪帝,法即将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学习1898年那不寻常的一幕。
3.讲授新课:
一.保国会的成立
1.康有为再次上书
康有为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重要。(让学生阅读P81-P92内容)
2.康、梁组织保国会
1894年产值月,康、梁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制定章程,倡议在和省设立分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二.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开始。
光绪帝
2.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让学生看P82-83表格,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老师通条分析。
三.戊戌政变
1.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手势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诏令。
2. 百日维新失败
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梁逃走
谭等六人被杀,是为“戊戌六君子”
从变法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小结:
“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快就归于失败?”学生讨论发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而他们又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相反,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则十分强大。因此,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但这次变法时日虽远,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课后记:
通过让学生讨论发言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近代科学和文化教案]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教案之二详细阅读
第27课 ——自然科学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2 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地位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
蒸汽的力量教案_三、“蒸汽”的力量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学案详细阅读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课程标准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
-
高二历史知识点_高二历史毛泽东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四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
-
近代列强侵华历史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详细阅读
专题六 ●重点关注:(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
-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
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学情分析: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