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教案 2025-1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的必要性;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通过分析梭伦改革的必然性,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件前后联系的能力,通过对梭伦改革的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雅典国家的特点导入新课,分析雅典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为什么原有的措施不能挽救社会危机,逐条分析梭伦改革的内容,通过学生分饰贵族与平民的角色,来分析其影响和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评价梭伦改革,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推进作用和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深远影响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梭伦改革的背景以及梭伦改革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一、背景——雅典往何处去
1、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
(1)早期的贵族国家:雅典国家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初,据说提修斯以不侵犯贵族的私有财产为前提,动员贵族放弃司法审判权,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建立起雅典国家的雏形。国家形成的初期,雅典实行王政,它实际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贵族国家,后来君主退出了权力中心。
(2)贵族共和国的成立
a、时间:公元前7世纪初。
b、权力构成: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国家最高权力关,元老院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由贵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掌握各项具体权力,这些执政官共有九人,一年一任,卸任后自动成为元老院成员。
2、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1)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产。
(2)平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但他们在经济上处贫困的境地,政治虽然享有公民权,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参与国有政权。
(3)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贵族肆意剥削平民。剥削方式主要有高利贷、债务奴隶制,兼并土地。(他们乘平民经济窘困之际发放高利贷,又利用各种手段抢夺平民土地,使众多平民陷入赤贫。雅典平民大多欠了贵族的债,他们不得不租种贵族的土地,向贵族缴纳租税,或沦为贵族的雇工,接受贵族的剥削,不少贫困的平民为了获得贷款或租得耕地,被迫以自己的人身作为抵押,一旦偿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债主就把债务人抓来做奴隶。“六一汉”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据亚里士多德记载,当时雅典的土地已经被瓜分殆尽,贫穷的人连同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他们不仅失去了政治权利,还失去了人身自由,被称为“佩拉太”(意为“随从”、“附庸”),在经济上,他们必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一交给富人,所以被称为“六一汉”。
3、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1)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公元前7世纪,希腊工商业持续发展,希腊商队的足迹东到黑海沿岸,西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这场工商业发展的浪潮中,雅典的工商业也得到发展,工商业奴隶主经济上发展起来。
(2)矛盾:由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于平民阶层,因此尽管经济上富裕,但在社会上受到贵族的歧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他们对贵族的统治不满。123
2、解决危机的尝试的失败
(1)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
*僭主政治:“僭主”意为“暴君”或“暴政”,在古希腊语中指能过不合法手段上台和统治的人,就政治形式来说,僭主政治是一人专权,僭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a、时间:公元前631年
b、基伦其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曾经在奥林匹克运动上得过冠军,后业成为麦加拉僭主的女婿。相传曾到德尔斐神庙求签,签中的意思是要他在“宙斯的大节日”夺取雅典卫城。
c、结果:失败。基伦原以为雅典公民怨声载道,自己又得到神助,一定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可是雅典公民联合起来抵制叛乱。这表明当时的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建立僭主制度并不认同。
(2)贵族所进行的改革——成文法的制定
a、背景:基伦暴动被镇压后,雅典社会矛盾继续激化,在吸取基伦暴动的教训之后,人们试图在原先的体制内进行改革。由于国家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因此他们在处理经济纠纷和其他各种诉讼案件时,处处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济问题必然反映到政治上来,当时雅典还没有成文法,案件审理主要参照惯例,贵族利用自己把持法庭的机会肆意歪典法律,欺压平民,于是,实行法制改革,制定成文法,成为社会改革的方向之一。
b、内容: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受命编订法典。《德拉古法典》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严刑酷法。
c、意义:
进步: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它对于抑制贵族专政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法律成文化,公开化对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民主也有重要意义。
消极:但是法典完全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主用严厉的法律来维护贵族的利益,因此他不能保护平民的合法利益,不能平息雅典公民的严重不满,也不能化解雅典社会的重重矛盾。
3、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的立法都未能解决雅典社会的复杂矛盾,公元前6xx年左右,雅典国家内形势更加紧张,平民开始酝酿暴动,雅典的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4、外部危机:雅典西部的邻居麦加拉乘机压取萨拉米岛,使其面临的形势雪上加霜。由于国内矛盾重重,未能夺回。
5、梭伦的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
当选原因:
(1)出身:出生于贵族家庭,从事过工商业活动,所以既能得到贵族的支持,又能得到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2)个人素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丰富的知识,对《荷马史诗》熟悉,是希腊“七贤”之一。政治上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政治主张:同情平民,既不主张对平民无限度的剥削,也不主张彻底剥夺贵族的财产。
(4)个人经历:曾亲率雅典人民夺回了萨拉米岛。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负令》
(1)内容:平民所欠一切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被卖到海外去的雅典公民由国家出资赎回,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做为抵押。法令禁止以土地做为债务抵押,拔除作为抵押土地凭证的界碑,规定土地的最高限额,禁止个人收购过多的土地。
(2)作用:
a、限制了土地兼并,触及了当时的主要生产资料,明显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取消了债务奴隶,保障了平民的基本利益。
c、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没有完全满足平民要求平分财产的愿望,同时也打击了贵族的利益。123
2、发展工商业
(1)内容:提倡学习手工技艺,规定父母若不帮其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将来就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自己;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迁入者将被赐予公民权;梭伦还制定措施鼓励谷物进口,出口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限制谷物出口。
(2)作用:
a、从短期来看,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
b、从长期来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工商业从业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也得了增强,多元化的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c、有利雅典国家实力的增强。
3、按财产划分等级
(1)内容: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为富豪级;年收入在500-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出任的官职越高,第一、二等级能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2)作用:这一措施保护了贵族的利益,但同是按财产多寡来分配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权利的垄断,特别是后来非土地收入也可作为财富划分标准。
4、创立四百人会议
(1)内容: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其主要职能是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2)作用:它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使新兴的奴隶主贵族能参加到国家的管理中,但平民和奴隶仍被拒之门外,而且按四个部落选举,只有四个部落在参与最高权力中心。
5、组建民众法庭:
(1)内容:与贵族法庭共同构成司法系统,贵族法庭只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民众法庭采取陪审员制度,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诉论案件先由陪审员审查,然后判决,但法官判决伯,陪审员仍可起诉,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的权利。
(2)作用:打破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使平民能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三、特点:不温不火,既满足了一些平民的要求,又没有完全满足其要求平分财产的要求,既对贵族的权利有所削弱,又保护了贵族一些政治特权。
四、评价
1、进步性:
(1)政治: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扩大了享受政治权利的范围,通过权力的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使雅典民主政治朝着多元化格局发展,完善了雅典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所有雅典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政治,他们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参加国家政治。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顶峰。
(2)经济:消灭了债务奴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壮大雅典的国家实力。
2、局限:
(1)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
(2)平民的要求没有完全满足,贵族的利益受到削弱,两面不讨好。
[教学设计]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64965.html

  • 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 毛泽东思想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二、思想教育目标:1 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2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 第二次鸦...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 毛泽东思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第四章_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从教材的整体布局来看:本课是源头。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起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它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上了新台阶,还由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上承第...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八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手工工场的出现。在教师指导下,看本课地图及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析机户和机工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提高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认识...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第一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 (1)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割据、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福建、广东、云南、蒙古、西藏、新疆等边地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2)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第四单元英语]第四单元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第4课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二里头遗址是夏都还是商都二里头遗址的整体规划布局一般村落遗址与都邑遗址的区别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多角度看问题图片对比分析关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状况二里头遗址的性质能够复述课文中的4种...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音乐与美术的关系]音乐与美术

    第18课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必修三的第8个专题“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下的第2条“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和第3条“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在《考试大纲》中隶属于现代世界中的第...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蒋家王朝的覆灭_蒋家王朝的覆灭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战略进攻时期,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挺进中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1948年9月开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