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 教案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重点: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及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教学思想:
本课内容较多,而且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上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历史。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学生回答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 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屏幕显示《义和团运动的形势》示意图)
①从义和拳到义和团:根据教材讲明义和团的名称、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然后,请学生看书,进行师生问答:
师:19世纪末,义和团为何把斗争矛头从反清转向了反帝?
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
生: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敌人。
师:很好,那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爆发呢?
生(思考后):山东受侵略最严重。
师:都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山东?
生(思考、议论):日本、德国、英国。
②"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解释这一口号的含义,然后进行师生问答。
师:我们都知道清政府是反动的,义和团为什么还要"扶清"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义和团不想同清政府以及洋人同时作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生: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生:说明义和团和愚昧,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对本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扶清"虽然有扶国、保国的含义,但也很容易让人们对清政府丧失警惕,后来,清政府果然在背后给了义和团一刀,是镇压义和团的刽子手之一。那么,"扶清"和"灭洋"义和团更侧重哪方面呢?
生:"灭洋"。
师:为什么?
生:因为当时中外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义和团最恨洋人。
师:很好,"灭洋"是要消灭一切洋人的东西,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吗?
生:不完全正确,洋人也有先进的东西。比如武器,科技,这些我们应该学习。
师:非常正确。我们对待洋人的事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突出的反映出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十分尖锐,表现了广大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深恶痛绝,它能够有效的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到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来,但是也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和洋人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2. 平原大捷:略。
3. 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先指导学生看书,并演示《义和团运动的形势》示意图,然后进行师生问答。
师: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以前是镇压,现在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师:清政府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义和团强大了,清政府感到害怕。
生:它要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
师:很好,那么,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控制、利用,最后消灭义和团。
师:谁能用成语来概括?
生:借刀杀人、一箭双雕。
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这是本课重点,利用书中小字、插图和多媒体资料,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 八国联军为何发动侵华战争?其目的是什么?
2. 义和团的英勇抵抗:突出义和团的英勇抗争精神。比如:廊坊狙击战、攻打四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
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清政府在利用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的企图破产后,决定绞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
4.八国联军的暴行:利用书中小字部分和多媒体资料中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略。
2.《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根据条约内容逐条分析。
师: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
生: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向帝国主义贷款。
师:对,这样会带来那些危害呢?
生:是人民负担加重;帝国主义会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
师: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它内容也像这样分析,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结: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它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又一次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义和团将士们的英勇斗争精神将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革命。不久爆发的辛亥革命就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恶敲诈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近代科学和文化教案]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教案之二详细阅读
第27课 ——自然科学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2 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地位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
蒸汽的力量教案_三、“蒸汽”的力量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学案详细阅读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课程标准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
-
高二历史知识点_高二历史毛泽东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四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
-
近代列强侵华历史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详细阅读
专题六 ●重点关注:(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
-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
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学情分析: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