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教案教学目标 :
一、基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至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北洋军阀分裂的原因和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及其危害。张勋为什么能拥宣统复辟,又为什么迅速失败。段祺瑞为什么讨伐张勋。沙俄策动外蒙“独立”分裂中国的罪行。英国胁迫召开西姆拉会议、炮制“麦克马洪线”的罪行。日本强占青岛和胶济铁路、胁迫中国接受亡国的“二十一条”的罪行。
二、思想教育目标:
1.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帝国主义支持封建军阀割据纷争,使辛亥革命后中国陷于四分五裂,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三、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各类史事之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军阀的割据纷争和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难点:错综复杂的纵横联系。
板书设计 :
第23课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1)辛亥革命刺激经济
(2)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2.概况
3.影响
二、军阀的割据纷争
1.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地方军阀
2.各派军阀的混战及其危害
三、府院之争和宣统复辟
四、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1.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分裂中国
2.英国侵略西藏的活动
3.日本侵占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导入 新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是什么时候得到初步发展的?(19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了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节课外面就来学习第23课,。
讲授新课:
(板书)一、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12-1919)
(板书)1.原因
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看书,回答)
首先是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又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正是发展民族工业的打好时机”,因此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投资建厂。(看书中插图)各种实业团体也纷纷出现。海外华侨 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其次是有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4年-1918年欧洲重要国家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们忙于相互厮杀,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机会。
问:民族工业的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板书)2.概况
首先从投资额看:1912-1919年,新增资本有1.3亿元以上,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以往40多年。这说明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非常快,可以说是空前的。
其次,从发展的行业看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看书上117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板书)3.影响
问: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1913年六十多万人,到1919年猛增到二百多万人,他们是中国新生力量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
(处理课后练习题第1题)
(板书)二、军阀的割据纷争
(板书)1.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他地方军阀
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哪三个派系?(学生回答)
问:那么,直系军阀以谁为首呢?(冯国璋和曹锟)
直系在军阀的势力主要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军阀大都投靠帝国主义国家。直系军阀依靠英美两个国家扶植。皖系军阀以谁为首呢?(段祺瑞)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实权,靠日本支持,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以外,盘踞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军阀是张作霖,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所以他这一派军阀被成为奉系,也靠日本支持。除了直系、皖系、奉系三派军阀外,其他一些省也出现了许多军阀其中势力较大的有:滇系、桂系军阀,这样在当时就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为了争权夺利,各派军阀互相混战,连年不断。
(板书)2.军阀混战及其危害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看118页下面的插图)
我们在前面讲到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了,他成为大总统后,仍不满足,还想当皇帝。袁世凯复辟抵制的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在袁世凯死后不久,中国大地上又上演了一场复辟的丑剧,这就是宣统复辟。
(板书)三、府院之争和宣统复辟
宣统复辟之前发生了府院之争。府院之争是指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斗争。日本以贷款为诱饵怂恿中国参战,而美国则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战。因此,府院之争实质上放映了美日两国在中国的争夺。
问:谁来调解这场斗争呢?(学生回答)
张勋是盘踞在徐州的一个军阀。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看注释)张勋被称为“辫帅”。
1917年6月,“辫帅”张勋率领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后,他们作了哪些事情?
同袁世凯复辟帝制一样,宣统复辟也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组织了“讨逆军”,攻入北京城,敢跑了张勋等人。复辟的丑剧仅仅上演了短短的12天就垮台了。这再一次说明了:逆历史潮流二动,与时代发展趋势相违背,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相违背,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必然会落个失败的下场。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趁中国政府交替,政府不稳的时候,加紧侵略中国。
(板书)四、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1.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分裂中国
蒙古位于中国的北方,在蒙古地区中间有一条戈壁沙漠,沙漠以南是内蒙古,沙漠以北是外蒙古。俄国是如何侵略外蒙古的?(学生回答)
面对俄国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立场?后来的袁世凯政府采取了什么立场呢?(学生回答)
俄国除了策动“外蒙古”独立之外,还煽动外蒙古不断侵犯内蒙古。中华民国政府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
在俄国侵略我国北方边疆的时候,英国正在侵略我国的西南边疆。
(板书)2.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活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20世纪初,英国又加紧了对西藏的侵略。1913年,英国强迫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同他们在印度的西姆拉开会。在会上英国提出了什么主张?(学生回答)
由于遭到中国代表的反对,英国分裂西藏的阴谋没能得逞,英国代表不甘心。在1914年背着中国政府,勾结西藏代表,捏造了一条非法的中印东段边界,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看小字)
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以后的历届政府持什么态度?(拒绝承认)
(板书)3.日本侵占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问:日本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借口出兵山东的?
出兵山东后,日本主要占领了什么地方?
有句成语是“得寸进尺”,日本就是这样一个贪婪的家伙。在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后,又于1915年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看小字)
问:条约中有关山东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
日本提出了“二十一条”,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实际上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面对这样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袁世凯持什么态度?(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获得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民族英雄,但也出现了像袁世凯这样的民族败类。为了谋取私利,他们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牺牲民族的利益。
小结:
今天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前期。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特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经济领域看,我国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发展;其次,从政治上看,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第三,从军事上看,出现了军阀混战;第四,从对外关系方面看,帝国主义更加疯狂的侵略我国的边疆,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防安全。
-
[近代科学和文化教案]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教案之二详细阅读
第27课 ——自然科学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2 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地位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
蒸汽的力量教案_三、“蒸汽”的力量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学案详细阅读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课程标准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
-
高二历史知识点_高二历史毛泽东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四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
-
近代列强侵华历史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详细阅读
专题六 ●重点关注:(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
-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
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学情分析: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