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几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尝试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邮编:431600 电话:0712-8389008 e-mail:】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笔者在四种阅读教学方式上进行过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自 主 式 阅 读 教 学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里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但是,在目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往往奔忙于“家庭—学校”之间,拘囿于“课堂—课文”之中,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可利用元旦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寒假、暑假等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节假日时间,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阅读”。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作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需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 以国庆节黄金周“自主式阅读”尝试为例:
1、推荐自主阅读的书目和网站。包括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文化报刊、适合学生网上阅读的网站等。
2、教给自主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阅读家中藏书,也可以到图书馆借书,或者去网吧登陆阅读网站;可用“一目十行阅读法”、“拈筋摘要阅读法”、“圈点批注阅读法”等来读书。
3、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每天至少阅读1篇文章(或800字),每人至少选好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并认真抄写在统一印发的1500格的作文纸上。
4、编辑“自主阅读作品集”或举办“自主阅读成果展”,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体验并分享自主阅读收获后的愉悦。
二、对 话 式 阅 读 教 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 以《三峡》“对话式阅读”的教学为例: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 究 式 阅 读 教 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以《狼》“探究性阅读”的教学为例:
1、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譬如:(1)从叙事部分看,能否从“屠”和“狼”的角度分别概括故事情节?(2)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3)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狼”一点也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1)合作的方式: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争辩讨论,以求初步解决问题;通过全班交流,提高参与率,并整合意见,即使一时意见不一致,也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探究的方法:体味与推敲。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个人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观点,并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使合作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和质量。
3、指导学生写探究性的小论文来整理探究成果。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探究的对象或问题、探究的方式或方法、探究的结果或心得等方面教给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
四、创 造 性 阅 读 教 学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 以《闲情记趣》“创造性阅读”的教学为例:
1、对文中难句进行想像性的创释。即通过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修饰词语使文句更富有情趣。如:(1)“夏蚊成雷”:a.直接性解释——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b. 想像性创释——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结队的飞着闹着,嗡嗡的声音就像隆隆的雷声。(2)“群鹤舞空”:a.直接性解释——一群仙鹤在天空飞舞;b. 想像性创释——一群群美丽的仙鹤广阔的天空翩翩起舞。(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a.直接性解释——忽然像有庞大的东西拔倒山树地走来;b. 想像性创释——忽然,我看见一个好大好大的怪物,踏垮了我的山,踢倒了我的树,向我蹦跳过来。
2、对课文内容进行变角色式的创译。譬如:(1)假如你是童年沈复,说说你当时的亲身经历、感受或想法;(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请描述童年伙伴——沈复的趣事;(3)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请以《我的傻儿子(学生)》为题说一段话。
3、对课文进行拓展迁移式的创说。譬如:(1)观察教师手中的一杯茶水,它除了是一杯茶水外,你还可以把它想像成什么?(2) 说说你的童年和沈复相似的经历,好吗?(3)回忆自己的童年,用一句话“童年是……”来抒发对童年的感慨。
4、对作者童年生活进行理性化的创评。譬如:(1)假如沈复先生来到同学们中间,你最想对他说什么?(2)用现代的观念来审视童年沈复的“趣事”,你认为他的生活真是那么有趣吗?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