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反思_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语文现代教育观念的革新与确立必须建立在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基础上。就当前来说,引进全新的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更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社会公器”(顾黄初语)的效能。在多年的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或课件)进行了深入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1、不能仅仅把多媒体看作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多媒体在教学过程 中,是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组织者和交流者。在组织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但不能说多媒体的功能就仅仅是如此。媒体在传递过程中,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如放大、定格、再现、动画演示等再现课文文字及相关知识的,其数据库、动画演示、紧缺资料再现功能应该在整个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因此,设计软件时,不能仅仅围绕学生兴趣而设计,过多地追求软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价值。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媒介进行诠释,进行绘声绘色的情景创设,创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该依据信息传递与反馈原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设计,依靠多媒体的放大、缩小、定格、再现等技术,使学生开拓思路、勾沉旧事、引发想象,将媒介、感知与材料“三位”融于一体,在人机交互中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能使学生的知识(包括智、情、意、行等)发生迁移、突破、再现、拓展。所谓迁移就是帮助学生引发学习的动机,指明知识迁移的方向、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快速、有效地获取新知。因此,在准备时,就要选取那些学生共同认同的素材,以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一种“未曾揭开面纱”的神秘感,让他们产生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达到这层效果,用于诠释课文的声像材料以及动画演示等技术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将文章主旨、感情基调、文字风格再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情境,使学生由“感知展现于眼前的教材文字”转化为“感知融身于其中的图像声音”,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深奥变得肤浅、复杂变得简单、抽象化为具体。一句话,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补充,而不是调味品。
2、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机器的演示者。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师的活动减少了,学生活动空间增大了。但不等于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消失了,学生依靠机器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活动范围缩小了,但教学艺术的要求却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将剩下的几句、几字变得更精、更有启发性,处处体现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勤于动眼、动脑、动手,从而积极汲取知识的养料。否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变成了演示者与被演示者的关系。因此,课件的设计与操作都应当考虑到师生共同因素,要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双边服务。课件是为“大家”的,而不仅仅是教师单方的。课堂中,我们要鼓励或者要求学生走向机器,自我进行探索和挖掘,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整个课堂,要么是教师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传输、训练,要么就是学生利用课件(或多媒体)向老师或同学获取点拨、帮助,亲自验证自己内心中的设想,自己动手去构筑自己的知识基础。课件是课堂各方的桥梁和纽带。
课堂中,教师应当把自己从“繁重”的技术操作的枷锁中彻底解放出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堂艺术,即点拨、启发上;学生应当把自己从“苦苦”地理解老师的意图的桎梏中释放出来,用自己的学习思维和意图沿着课件提示去探索新知。只有先确立课件是属于师生共有,才能激活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培养学生素质的功能和作用。
3、课件的设计不在于课堂的容量是否加大,而在于学生的思维密度是否增强。传统课堂中总是教师先确立一个教学目标 ,再把相关知识进行单方面的灌输,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教学内容很少,但教学效果却是很不理想。而把多媒体运用于课堂,则可以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少、慢、差、费”的现状,使课堂容量明显扩大。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容量的增大不是我们所片面追求的;学生思维密度增加,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果。多媒体的介入,是减少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不是要单方面增加学生的无谓负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许多老师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实行包办和“填鸭”。例如,多功能媒体的出现,教师只需轻按一键,大量练习题便显现,虽然学生活动空间增大了,但是机械训练的成分也增大了,失去了多媒体的知识迁移、突破、再现、拓展的初衷。因此,课件的制作应当把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思维密度上,而不是放在机械训练的量上,不是放在材料的简单堆砌与罗列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变换媒体,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找出知识的关联性与延展性,逐步升华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感觉器官不断受到多媒体所传递的各种信号的刺激,激起认知冲突,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活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4、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人机交互性。目前流行的超媒体实际上就是计算机控制的交互性的多媒体技术。要将多媒体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以设想,将来的多媒体课堂定是每生一台机,生与机之间展开双边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和训练方式。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实际还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学生依然是通过课件跟着教师转,教学的核心地位仍然在于教师。多媒体实际上已成为教师“折磨”学生的又一种现代化的武器。
要使多媒体人机对话功能在课堂中充分体现,笔者认为语文课件的制作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傻瓜化”,即课件要体现出简单易行、可操作。课件的初衷在实用,因此课件的设计要面向大众化,课件的程式要具有交互性和稳定性,跳转方便,切不可过于追求花哨和繁难的高技术,以免显得杂乱和繁琐。课件的布排要符合一定的心理认知规律,把训练内容放在学生可注意的范围内,把重点训练的内容着重凸现出来。另外,训练要详略得当,不可过多“炒冷饭”。
(二)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随机化”,即课件要体现出训练内容的多重性、多面性、反复性,尽量做到“生生有差异,次次各不同”——每个人、每次调出的训练内容都不尽相同。“生生差异”,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次次不同”,可以提高检查的效度和信度,把学生学习成绩的深度、广度、正确度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因为机器是死的,它不能区分出同一道题,学生所给答案的理解思路,不能区分出同一道题不同错误答案的背后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1=?”,学生可能给出“2”、 “3” 、“11”、“100”等等。教师可以通过答案判断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是否粗心、是否误解、是否一点都不理解等背后因素,以利于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但机器永远只能给出“对”或“错”的评语,无法给出针对性的意见。机器只有通过多次、多面的检测,才能给出具体而微的判断。
(三)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出“层次化”,即同一个课件可以面向知识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做到“人人尽其用”。差一点的学生可以通过该课件获取一些必要的知识;好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在此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详细阅读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
-
在机关实用文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文体写作的一般规律详细阅读
.审题.立 意 .构 思 .选 材 .组织材料.开头与结尾.记叙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应用文(1) 内容要有重点,感情要真挚。.读后感...
-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详细阅读
■陈钟梁□方有林□方:陈老师,200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改以前长期使用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名称,对这种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必然性如何认识?■陈: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可以追溯到1995年人教社在武夷山召开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思想,比如说对语文学科的定...
-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详细阅读
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 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 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
- 详细阅读
-
【初中文言文利用对举方法识记字词】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详细阅读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有]构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评价体系详细阅读
要: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经济领域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和不断地延续,可见在物质领域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适合的;同样的道理,作为人类精神领域一员的语文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可行的,它也必将促进教学活动的进展顺利。《基...
-
【语文阅读方法指导】语文“阅读指导与研究性学习”初探详细阅读
三明四中:陈珉随着课改实验的广泛开展和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新教法的科研之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内...
-
[文学研究一般研究什么]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详细阅读
中国的饺子文化”“老鼠有决策能力吗?”“蓝鲸生态研究”……这一类的论文题目,请别误以为是一些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专题,而只是美国小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许,你会觉得让孩子们研究这些问题太离谱,但是,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的方向……这其中的收获远比仅仅知道教科书上已经阐...
-
[如何引导学生诚信考试]考试,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语文素养详细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命题思路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鲍国富 课程改革有一年多了,从一年前的课改试卷命题时的迷茫,到一年多来不断的学习、反思,我坚定了一年前参加“晋江市课改优秀试卷”命题时的思路。现在到了八年级,如何在七年级课改试卷的命题思路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参加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