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语文味_“语文味”研究回顾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一、语文味概念提出的背景首先,是对当代语文教育思潮的辩证整合。
1953年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做法流行全国,1958年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课,1959年和1961年两场语文教学方面的大讨论促成的共识:“语文是一种工具”,以及1987年以后至上世纪末,语文界又呼吁要突出语文的文学或人文因素,由此我开始了语文味的思考,提出了从语文课本到教学过程 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研究。
其次,是对异化了的语文教育进行改造的必然。
语文课“串味”太常见了。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或把语文课教成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或把语文课异化成其他学科的“保姆”。应试化、技术化,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自由、自我与自尊;机械化与模式化又使它丧失了本真与个性。一个本应是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变成了枯燥、乏味甚至讨厌的代名词,缺乏甚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充斥着许多课堂。要改造当今的语文教育,就必须纯化语文课本、语文教学过程 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有鉴如此,2001年3月,我提出“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并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第三,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中“滋味”范畴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古典美学家将“味”这一概念创造性地转化成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它的基本涵义是“意味”或“趣味”。它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说它具体,是因为一讲到“味”时,要讲的对象一定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一般层次的东西是够不上用“味”来谈论的。说它抽象,是因为一讲到“味”,便进入了一种模糊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比较高的境界。由此可见,“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一个高层次的概念,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而且一旦说清楚,往往就是“不够味儿”或“味道不足”,所谓“大羹无味”。受此启发,我认识到,汉语文课程和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审美个性和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的语文美学体系才是符合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特点的语文美学体系。
二、语文味概念提出的意义
(一)语文味概念提出的理论意义。
1.首先是辩证整合。提出语文味理论就是企图把有关语文教学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囊括进来,把古今所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精华和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家各派的长处吸收整合进来。
2.其次是科学构建。即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因而与移植西方的体系可以对峙互补的语文美学体系。中西美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29页。)据此应该可以认为,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个性也应该是语文味。
(二)语文味理论提出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广大教师有三重任务:一是理解新课标,二是实践新课标,三是发展(或完善)新课标。一方面,理解和实践都要避免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倾向。另一方面,新课标既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更需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加以发展,而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有可能对新课标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2.其次,是对目前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一种完善或补充。语文味理论,既吸收了素质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又能避免语文教学的异化,即非语文化现象的产生。
3.有利于引领目前的语文教改走出历史困境。语文味不拒绝模式,但坚决反对和拒绝一切模式化的东西,它更鼓励教的个性和学的个性的张扬,因此有利于开拓语文教改的新局面。
三、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
(一)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
1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究竟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现在学术界在不少问题上还有不同看法,但在许多问题上已形成共识。比如,语文课不是政治课,语文课不是德育课,语文课不是审美教育课,语文课不是思维训练课,语文课不是天文地理课或其他自然知识课,语文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或文学课。无论把语文课上成上述单纯的那一种课,都与语文味背道而驰,或者说不是我们提倡的语文味。
2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语文课既不是上述某一学科的代名词,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语文课杂化为上述各学科知识的拼盘。
3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语文课之所以存在,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而是因为它有它存在的独立价值,有它独立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不是为任何其他学科服务的课。
4语文教学不能机械化、模式化。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所谓科学化或模式化,是不科学的。如果说模式并不绝对与语文味对立,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模式化与语文味是截然对立的。
(二)核心是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
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有魅力地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那么,如何教出情感呢?首先,教师备课要备情感,即要求找出教材的情感点。其次,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学生。由此,我主张语文教师对自己不喜欢的课文既要敢于删和批,更要善于培养感情,即要把否定性方法和肯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再次,还必须摸清学生的情感点。最后,在教学过程 中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
2.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首先,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其次,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在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再次,要教出个性美。教师不要跪着教书,学生也不要跪着读书。教师要教出自己的教学个性,就要敢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要敢于“玩教材”,敢于把自己在教学过程 (包括备课)中的情感冲动、情感体验告诉学生。第四要教出幽默美。语文课堂要有笑声。除了特殊内容的语文课以外,一般说来,没有笑声的语文课不能说是美的课,也不能说是有语文味的课。
3.教出语感。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所谓教出文体感和语体感,是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教法。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现代语体与文言语体、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表达功能。所谓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意义或字典意义,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和情景意义。这三者之中,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为最基础最核心。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因此,语文课上要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的一种重要体现。
4.积淀民族文化。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一堂语文课,如果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味,那么我们就大致可以说它具有语文味了。语文教师和学生要做好民族文化的积淀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把握时代特征,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时代气息。具体方法是要用现代意识观照每一篇课文,特别是古诗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枯燥变得有趣,使遥远变得亲切;另一方面,可以使现代人的思考沉淀到经典作品中去,沉淀到师生的心灵中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5.丰富生存智慧。语文是让人学会做人的主要学科。因此,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和生存智慧。语文课文中的情趣、智趣和理趣,特别是哲理性的课文或课文中的哲理,以及课文中的人生智慧,对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生存智慧有重要作用。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学生学习的生存智慧,是人类生存智慧中的精华。
6.提升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把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像原始人那样凭本能做事;所谓功利境界,即主观为自己,同时又可能客观为他人;所谓道德境界,即“正其义不谋其利”,即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所谓天地境界,即为整个宇宙的利益而做事。人是万物的灵长,但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语文教学就是要使人身上的魔鬼属性越来越少,天使属性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 广东深圳市教育局教研室
-
【初中课外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初中文言文翻译解说及课外文段阅读练习详细阅读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任务。通过翻译,可以更加深刻地弄懂文言文,也能锻炼自己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文言文今译有一些要求。 1、 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意 文言文的原意是什么,我们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表达成什么,不能走样,尤其是不能按照今天理解去翻译。如: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法律承载道德理念]承载一种理念的题型--中考语文背诵默写题简析详细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 纵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题,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
-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详细阅读
作者: 任晓东 最近几年,我在听课时发现课堂教学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导入 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并围绕教学目标 展开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
- 详细阅读
-
2006上海语文中考答案|上海2006年中考語文命題趨勢展望與策略详细阅读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为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
-
语文究竟怎么学|语文究竟该学些啥?详细阅读
近来,有关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新闻热闹非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体育明星刘翔“跨”进上海市小学语文课本;而《狼牙山五壮士》也在网上热传已从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中删除。这一连串的改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语文课本究竟应...
-
[网络上的流行用语]本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详细阅读
网络评选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结果本周揭晓,“偶稀饭”、“弓虽”等语汇入选“十大”之列。这次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是猫扑网和天涯在线在网上联合举办的,据主办方介绍,在几天里有数千网友参与了评选活动。最后得出本年度10个最流行用语分别是:“做人要厚道” (电影《手机》里的台词)“沙发” (指论坛上第一个...
-
学生上网的好处_学生上网:亦喜亦忧的话题详细阅读
张女士近来忧心忡忡,因为她发现15岁的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上写日记,并给日记加了密码。无法得到密码的她忐忑不安。张女士坦言,她曾多次偷看女儿的日记。女儿的日记开始是记在一个普通的本子上,后来换成了带锁的日记本,虽然带了锁,但是张女士说她有一把能打开日记本的钥匙。可是如今面对女儿在电脑上加了密码的...
-
2021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上海2006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展望与备考(一)详细阅读
作者:久隆模范中学高级教师 朱寄望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
-
[魏书生教学生写日记]魏书生管理日记-知人 育人详细阅读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