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批判性研究

杂文收录 2025-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姓名:林圣雕   邮编:325405    地址:浙江省平阳县水头二中    电话:0577—82380571

 

一、“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

2000年3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颁布时,上海各高中理科方面已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实践。试验成功后,自2001年至今已出现了多层面的中心辅射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由理科向语文等其他学科辅射,体现广泛适应性;第二种趋势是由高中阶段向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辅射,体现可持续发展性;第三种趋势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辅射,体现方式普遍性。短短两年时间,“研究性学习”的教科研和实践探索遍布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隆隆烈烈的“研究性学习”的热潮,但是发展过快、过急,难免会出现一些肓目性和好大喜功的现象。现对“研究性学习”中几种不健康发展的倾向进行理性分析:

1、理想化。所谓理想化就是一些教育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绝对可行的、是万能的,其具体表现为:学科的普遍适用性、全员学生的可参与性、学习方式的万能替代性、地域特征的无限制性等。从听到“研究性学习概念”到“深入研究、广泛开展”,两年都不到,就遍地开花,令人怀疑的是:都能结果吗?结的全是郁香甜果还是苦果遍枝头?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就是“单一创新型”或是“机械创造型”学生吗?

 2、管理化。所谓管理化就是用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全面落实,管理者捧着一颗赤诚的心,通过搞讲座、开会议、发文件等政治性活动统一口径、统一思想。接下来就是要全面开展工作,然后出台一系列奖惩制度强制性地要求各部分、各教师、各学生整体动员起来。大干“革命”、出好“成果”,求得最终全面漂亮地实现管理者所设置的预期目标的“大跃进”。

3、形式化。所谓形式化,是指一些教科研工作者不本着严谨的科研态度,而是片面追求一种形式性的改革,而且将研究性学习局限于“专题性研究”。认为“问题提出——收集资料——讨论研究——结题报告”这样专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唯一形式,将其形式化。这种倾向反倒助长了假冒伪劣的教科研产品的不断生产,给教育界这片纯洁的圣土粘上污点,培养出一批未来的造假高手……

二、宏观调控的“研究性学习”有百般无耐

1、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制约。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源远流长。三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温故知新,因才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尊师重教”等教育思想;战国初期的鬼谷子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的学生苏秦、范睢、孙膑都是再他个性化指导下自学成家、各成一统的;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影响今日的高考选才办法;夸美纽斯之后的班级授课制,使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具稳定性……一所学校充分开展研究性学习,占用大量系统的学习时间,在目前我国的人才选拔途径单一的大前提下,如果这所学校升学率下降,家长、社会舆论会怎样看待和作出反应呢?

2、师生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限制。

一些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不一定全部能胜任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状况又如何?比如课程的设计和评价,各种课程教材的潜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激发,教师的指导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素质。教师的价值、实践经验以及理论认识都会直接影响研究性课程的有效实施。

3、忽视个别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广泛的个性差异的。有些学生爱好研究、善长研究,有些学生却喜欢系统性地学习知识;有些学生爱探索、好发明、善动手,而有些学生愿意步步为营、按部就班;有些学生需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些学生却愿研究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有些学生需要合作才能更好完成研究,有些学生只有自己独自研究才有灵感和深度……宏观调控式的研究性学习只会一刀切,荼毒了多少“生灵”!

4、语文学科局限性。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感是其核心部分,语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仅仅通过研究所能达到的。语文中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主要是不断地练习才成,阅读、写作教学主要也是通过学生的感悟形成的,研究只能起催化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故而,“研究性学习”不过只是重要的补充而不是生力军,更不是唯一的方式。

5、忽视地域的局限性。

“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最早在上海市,上海具有“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城市中有各类大学,有较大的科研机构,能够聘请到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同时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及素质较高的家庭成员配合等。而作为一般的农村普通中学就缺少上述条件,因此不可东施效颦。

三、提倡微观的研究性学习

所谓微观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个性特征为学习基础,自觉地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实验分析、判断综合地获取直接经验,养成良好的自能解决问题的习惯的过程。

1、变管理化为意识化。宏观研究性学习核心为管理化,即管理者以管理的高度,强制性、统一性地要求全体学生具备展开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而微观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意识化,即教育者通过示范和熏陶试图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具有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少一些形式造假多一些熏陶诱导。实践中,我们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操作,要小心试探种种形式的研究,少吹捧自己,不给学生纯洁的心灵播下造假的种子。

3、问题选择可微小些,研究形式可省略些。我在上《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鼓励学生多看课文,从两个主要人物上提问题,作出研究结果。学生提出了:“作者在写刘备和曹操两个人物时,为什么称刘备为‘玄德’,而直呼曹操为‘操’呢?”课后很多学生去查找资料,得出了罗贯中偏心于刘备乃至古代中国文人“忠臣不侍二主”的“尊教、尊孔、忠君”的儒家思想。问题虽小却能见大,研究者虽然没有文字报告,却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意义深刻的研究。

四、“摩托虽好,还得骡拉”

酒还是沉的香,姜还是老的辣。许多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于此,暂且借用摩托罗拉公司的广告来表达笔者的心情吧——春光灿烂,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子骑着一辆摩托,身后还带着一位漂亮可人的姑娘,摩托车在飞速前进,当摩托经过非常坎坷的路段时,那位姑娘自豪地说:“摩托真好!”不久,要过山地,摩托车和那一对男女都在骡车上载着,赶车的老汉憨笑着说:“摩托虽好,还得骡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4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