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培训感悟】对语文新课标的几点感悟

杂文收录 2025-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启动,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要求语文课不仅仅要教学生识文断句,更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是一个新理念,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强调了语文教学要在重“工具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即关注学生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往的大纲仅从“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和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观点出发,只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不够全面。语文课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一般性的文章,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人文性。
        对于课文中人文性的理解,至今还有不少教师认识有偏差。有人认为,人文性的文章就是一些情感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实际上人文的内涵在一般性的文章中也具有包括一些议论性的文章,而从一般性的文章中挖掘出人文性的内涵,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鉴于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作为—名语文教师,从工具性出发,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从人文性出发,应着眼于发挥对学生思想感情起熏陶、感染作用的教育功能,深入领会并挖掘蕴藏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
        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也和过去的大纲提法明显不同,对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大纲只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能力”与“素养”是有区别的。从概念上讲,“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自身条件,重在“功能性”;“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从包含的内容讲,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按《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应该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言感受,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等等。从以上可以看出:语文能力包括在语文“素养”之中,“素养”是“能力”基础上的再提高。
    基于此,教师一方面要以课本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打好语文基础;另一方面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新课标已开列了文学书目,并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OO万字。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做好书目的推荐和阅读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实践性 ,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普遍。语法分析得非常准确,但平时说话、写文章病句却屡见不鲜;优美词语堆积如山,却无用武之地,只不过是“死”山一座;作文理论掌握了不少,似乎深谙此道,但写起文章来却苍白无力……何哉﹖是长期轻实践造成的。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本上的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否则理论将成为无本之木,枯竭而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同时,要运用多种语文实践形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42.html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毋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多媒体教学课,在媒体的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在一番表面的热闹之后,留下更多的是遗憾。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别的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怎样的特质,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的语文教学改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语文新课改的教育理念_探索语文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指出,探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相适应的,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教学过程 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1、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在各个学科...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博大胸怀的名言]以博大的胸怀种一亩田-----浅谈教师人际活动技能

    以博大的胸怀种一亩田...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走进新课程_走进新课程

    李瑞耀被专家们称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课程改革已在教育部的倡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2002年9月,华伦中学初中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们将伴随教材的改革,在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活动...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个问题,许多语文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比较深入细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自己种的吃起来更香_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

    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关键词:跳出教材,角色转换,主体性,自主性,发展,创造 传统的语文教科书却往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或仅仅把课本看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例子,甚至把好的教材定位于学习语法规范的“公式”。它追求的主要是知识价值。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3年,去年开...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创新教育议论文]创新教育浅论

    安县塔水一中 周义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的邻国日本问鼎2002年度诺贝尔奖时,人们不禁沉思:彼小国都能得奖,我泱泱大国何以堪?怅恨之余,人们再一次将焦点转向我国...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迟雅心理咨询怎么样]迟雅实用学习记忆法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发问,问他们一些在中学阶段曾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比如石蕊、酚酞这两种化学试剂遇酸、遇碱各变成什么颜色?结果绝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由此我们引发出一个记忆标准问题。 衡量记忆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记忆的敏捷性,二是记忆的持久性,三是记...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