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展示考试】变考试为展示试论语文开卷试题的主体性评价策略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艾维蓉 郭 锋
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是当前教育与教育评价的改革的一个主题。传统的考试强调其对考生的区分和甄别功能,将考生看作是纯粹被动的应试者,忽视本应是评价主体的考生对评价的参与,在这种形态下,考试成为一件人文关怀稀缺的冷漠的工具。宜昌市自实施语文开卷考试以来,致力改变考试单纯的工具面目,努力把考试变成考生展示的平台,在语文开卷试题中,命题者始终把考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所关注的中心,不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环境,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创造评价成果的智慧,使传统的单向针对受评价者的评价转变成为评价者和受评价者共同参与的评价。
开卷试题在实施主体性评价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有:
1.示范和铺垫
考试在具备区分和甄选功能的同时,同时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一样应该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试题是评价者用以检测考生的工具,同时也是延展学生继续学习脚步的路径。在开卷考试试题中,试题像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样,为学生作好特殊的语文学习之旅的示范和铺垫,帮助学生利用试题提供的语文材料和考试过程继续语文学习。宜昌市2003年语文试题试题的阅读部分选择了4篇文章,前3篇文章试题编制时每一篇都设计了一则“相关链接”,有如日常阅读学习中的参考一样提供给考生以阅读的背景资料。在第4篇阅读文章的试题中设计了编写此篇文章“相关链接”的试题,前面3则“相关链接”向考生示范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捕捉有益信息,此题就恰到时机地给了学生学习尝试的机会。又如《山水之歌》阅读题5,此题让学生就自己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感受谈谈体会。这是一道极富开放性的试题,没有示范和铺垫,学生对文章优美的语言往往有感而不知如何表达。因此,试题对文章做了一些经典的批注,给了学生模仿和参考的范例,为学生回答此题做了极好的铺垫,学生的答案当然清晰明确,水到渠成。
2.区分和选择
由于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过程,学生群体内自然地存在语文素质的高低分化,也存在能力专长发展上的个性差异,但是不论是哪一个素质层次哪一种能力个性的学生都是考试的主体,都应该有自己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他们展示的状态自然地表露出其差异,这是考试区分与辨别功能的体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考试评价中,主动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这就是考试应有的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语文开卷考试在试题中注意为考生提供了多样而不同的选择,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和可能,同时体现出对不同学力层次的适应性。《宜都记》是一篇介绍三峡奇景的文言短文,阅读题第4题是这样:“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文章最后一句话──作者注)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请你不妨试补写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此题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顺着思路来描绘三峡的景致,在一种内容要求下,续写的方式则提供了3种可能,对不同语言功底的同学而言都是一种可以展示的平台。又如作文题1,由老师前后两年给同一个学生所写的两则不同行文风格和表述口气的评语而延伸开来,“或勾起关于评语的回忆,或引发对此想说而没有说出的心里话”,考生可以“自选角度作文,或叙或议,或叙议结合”,这样就避免了作文试题因表达方式的单一要求而对考生造成限制,面向具备不同表达习惯的各类型考生,让他们能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现语文功底和能力,尽显自我才华。
3.引导和激发
任何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展示出这种能力,需要“热身”,需要在一段过程中积蓄爆发的能量。开卷考试试题为让考生展示出应有实力,在试题的编制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在攀爬遇到困难时给一个恰当的支点,在跃起需要力量时给一道适宜的助推。《不求甚解》的阅读题4请学生参与试题编制,为文章添加一则“相关链接”,前3篇阅读文章的相关链接已为此题作好铺垫,在添写之际,试题又给予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链接的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平素丰厚的积累中探宝,避免了答题不知所云而让答案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形态。又如《昆虫与音乐》阅读题5,此题以身边事为具体情境,在考生阅读和欣赏昆虫给生活带来的音乐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为宜昌市科技馆昆虫馆设计撰写一段活泼生动的宣传语,这是一个语文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真实任务”,对考生而言充满了挑战性,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利用自己的语文功底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展现出语言的创造力。评卷中看到的很多令人叹服的宣传语就是这样通过激发才可能被展现在人们眼前的。
4.关爱和信任
心理因素影响着被评价者能否展示出应有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在考试中设置轻松自然、充满激励的情境,让考生充分发挥水平。宜昌市语文开卷试题一直在这一方面努力尝试。2001年开始出现在试卷中的幸运天使,2002年卷首的《给考生的话》,都是在努力营造利于学生调节紧张情绪、增强尝试勇气、树立成功信心的心理环境。2003年的试题依旧张扬开卷考试关爱考生的人文精神。全卷重视对文化积累和学生学习过程落实的评价,在平易处让易于学生,在创新处放胆给学生。填写阅读积累卡、添写阅读文段的旁批等伴随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学习样式让学生从日常学习中切实尝到甜头,答题时轻松自如;而针对有关问题各抒己见的思辩题、仿造美文美言展示文笔的仿写题则不设标准答案,只求言之成理,言之有味。考试不是站在考生的对立面来为难学生,而是尽可能让他们在考试的旅程中有所表现、有所收获、有所突破。特别是《山水之歌》阅读题2:试题要求考生仿照文中“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入案来’”一句,用一个比喻、一句诗文名句写一句话。此题对富有古文化素养的学者而言,也许不是难事,但对九年级的中学生来讲,写一句比喻句固然容易,要引用与喻体相应的古诗句确实令人顾虑重重。然而,在开卷的考试方式下,在学生长期课内外衔接学习历程的背景下,命题者大胆地抛开顾虑,充分相信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和积累,相信学生收集和运用资料信息的能力,把这个恐怕自己都没有一个“预想”的答案的试题放手让学生来创作,那些积累丰富、底蕴丰厚的考生立即脱颖而出。正是有了这样宽容的考试环境,一些个性鲜明的考生在考试中放下包袱,发挥特长和爱好,写出异彩纷呈的答卷。有的考生在写作中全文使用文言,虽然稚嫩,但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还有一位考生从前面提到的《山水之歌》阅读题5开始就始终使用文白夹杂的语言答完全卷,令人叹为观止。
主体性评价应该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构建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参与评价、创造评价成果、提升评价的价值的过程。长期被忽视的考生的主体参与和创造在开卷考试的策略下得到了充分展示,开卷考试也从而体现出考试的新型特征和人文价值。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详细阅读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详细阅读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详细阅读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详细阅读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详细阅读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详细阅读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详细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详细阅读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详细阅读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