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监考诚信考试看法】无人监考 应试教育的伪命题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搜狐教育 2003-11-20 毕舸
一般考试无人监考 创造伪“英雄”!
“现在,给你们一次无人监考的机会。在两个小时的考试中,老师会消失,你们将在一个只有你自己和同学的考场里,接受这次考试。”
如果有这么一道试题摆在中国数以亿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乃至研究生面前,他们会怎么做?
这是个好机会,如果按照这个测验设计者的预想,他们也许是想给所有学生一次当“英雄”的机会。因为在我们这个作弊已经成为“自然的选择”的教育年代,不作弊的人要么被认为是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英雄了。
不过,英雄是不祥之物,这话是梁启超先生说的。作为一个改革者,在他的时代,他就是英雄。一个被别人公认的英雄,说出这样对英雄“不恭”的话,确实值得我们去揣摩。
眼下这股借“无人监考”、急切切测试我们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修炼水平之风却有越刮越猛烈的趋势,2003年10月30日,东北师大附中首推无人监考考试,据报道:“107名二年级的学生正紧张地答题,尽管无人监考,却没有交头接耳的现象发生。 该校副校长黄志诚说,此次无人监考是在同学自行申报的基础上试行的。目前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有三个班采取这种考试形式。他说,我国目前中学或大学考试作弊现象比较普遍,在现有情况下,学校一直希望能够探索一下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模式。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天津市教委在天津师范大学学工部首开"诚信论坛",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引领学生澄清认识,规范行为,使其能够拥有人生最重要的"诚信档案",从而实现"育诚信学子、树诚信校风、建诚信校园"。 虽然还没有提无人监考的事情,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过,这种“造英雄”的风气,恰恰说明了我们教育的悲哀,在这种无关痛痒的考试中,能有机会当一回“英雄”,学生们何乐而不为呢?无人监考在国外也是少见的,用这种非常态方式作为考试的标准,如果是偶而为之、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设计者希望长期落实,那么这种将非正常变成正常的方式,其现实基础又在哪里?
高考“无人监考” 能有几个真英雄?
高考当然不是“无关痛痒”的考试,他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点道理勿庸置疑。
就让我们顺着设计者的思路扩展开来,既然无人监考可行,那么就从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都“无人监考”下去。最终,我们能否一根藤摸到底,干脆来一次全国高考的“无人监考”如何?时间就定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
我相信,这个命题才是无人监考和诚信教育真正的试金石,我也相信,听完我的建议,全国几百万高中生此时的心情是激动而兴奋的,他们一定欢欣鼓舞、热烈欢迎,而全国几十万老师和教育主管官员的心情则是有些惊恐的(请恕我用此不恭语言):天啊!让高考无人监考,那天下岂不大乱!
实际上,高考无人监考,无非会出现四种结局:
第一、是最理想的结局:高考学生们清一色地成为了教育主管者心目中的“英雄”,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作弊的诱惑,哪怕只考20分也不作弊;
第二、是好坏掺半的结局: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不作弊的“英雄”,只有一小撮学生成了作弊的“狗熊”。主管者此时哈可以在心中自我安慰:好的毕竟是大多数吗!
第三、是糟糕的结局,大部分学生都成了作弊者,真英雄寥寥无几。主管者只能哀叹“为什么好学生这么少”?
第四、是最坏的结局,学生们无一例外地参与了作弊的行列,连一个幸存者都没有剩下,这时候,主管者还能说什么呢?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所以,笔者认为高考无人监考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按照现在教育主管者的心态:如果无人监考,主管者根本无从知道这几百万考生中谁会是“清白”的,无人监考的唯一可能性在于学生们的高度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又必须建立在教育主管者与学生之间彼此的高度信任之上,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教育主管者与学生之间彼此严重的不信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老师不相信学生不作弊、学生也不相信老师不监考;学生之间也是互不信任的,刚开始不作弊的学生也许会想:我不作弊,说不定别的同学都在作弊,那么我为什么不作弊?这种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可以作为高考无人监考场景的最好描绘。在一个分数决定高考生死、而现行规则又无法给予老师和学生足够的自信和他信的时刻,所有人都会本能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但对整体最坏的方式。出现第四种结局可能性也就最大。
应试教育 决定无人监考的虚幻性
我们现行的教育,被称作应试教育、分数教育,无论是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一个教师的优秀与否、一个班级是快班还是慢班、一个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乃至于一个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政绩好坏,都取决于分分要命的成绩,而应试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功利教育,因为所有的要素都被分数给量化了,连思想品德、身体素质都不例外。你听说过一个成绩优秀的高材生因为思想品德不过关、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合格、而丧失进重点大学的事情吗?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高度信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相互信任,社会就会趋向恶性运行, 就会畸形发展。可是,我们的现行教育,恰恰是建立在一种互不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律采取“有罪推定”,成绩不好是这个学生懒惰、愚蠢、没有上进心、自甘堕落、其结果是没有任何前途、只能沦为新一代下岗工人;而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看上去是一种高度信任,认为好学生一好百好,放手让他们去做,但这种实际盲目的信任也是一种不信任,因为这种信任只建立在老师对好学生的成绩考评上,他们没有其他手段可以测试这个学生的真正素质、也就无法接近他们的内心,这种严重残缺的接触方式注定了这种信任关系的脆弱性,一旦你成绩下滑,老师就不信任你了。
一种教育模式,只能完全依靠分数测试来决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的信任关系,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就象建立在流沙上的塔基,根本经受不住任何一点点外来的冲击,而双方对这种模式带来的各种弊端,其实都心知肚明,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对“应试教育”的抨击、对“素质教育”的呼唤?但由于整个中国的教育模式游戏规则仍然没有变,高考就象一场轮盘赌,参与各方更多地是凭手气来决定胜负,一考定终身的“重要性”让每个人在高考面前都诚惶诚恐、寝食难安。
“高考无人监考”这道命题内容之丰富、反映的中国现实弊端之深邃、是一道纵横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大命题,而“高考无人监考”不能成立这道命题,则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引发大家对高考以及整个教育模式的再一次反思。而当一个民族的民众总是在不断反思时,这个民族无疑是大有希望的。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