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一、 应对方法
1、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品质。在复习训练中,可选取一些时文、美文认真研读,由师生共同设计题目逐渐过渡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题目。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文体特征从多角度设计题目,设计不同能力层级的题目。
2、如果在原题题干中已有了一定的提示( 如分析文中某句话的含义,评价文中的观点,分析人物形象,总结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抒写读了文章后的感受等),就应该利用好这些提示去拟题。
3、一般来说,命题人在“自拟自答”题前边设置的那些问题还没有进入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这样做意在既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又帮助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因此,在“自拟”前做好前边的题目,利用好前边题目中的有关内容,对拟好题是很有帮助的。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不能丢了“保底”分,即鼓励其拟那些纯知识性的,自己肯定能答对的题目;对于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力求争得鼓励分,鼓励其张扬个性,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二、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1、2、3题。(12+4分)
智力测验
赵大年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 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吗?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组—— —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儿,说:“ 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 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 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 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 对!”主持人问:“ 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 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4分)
2、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 是个什么样的学生?(2分)
3、认真阅读本文,任选一个角度(如分析文中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某句话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题,分析写法,抒写读后感等),自拟一道试题,自己解答。(6分)注意:对编制的有价值的试题和有创见的答案可另加鼓励分2-4分。
解析第3题
第一类题 编拟纯知识性试题。如给加点字注音(如捅、矩等),解释加点的词语(如别开生面、规规矩矩等),给文中的词语找同义词或反义词(如骄傲、活跃等)。此类题目,答案正确可得2分。
第二类题 利用题干提示,分析文中一些词、句的含义或表达效果。如“ 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一句中“ 气呼呼”一词表现出 。(可从官气十足的角度回答。)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 圆满结束”?( 可从电视台达到了测验目的的角度回答。)此类试题,据回答的完整程度可得3-4分。
第三类题 利用题干和第1题传神的细节描写。(科长求教的眼光,处长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美丽的女秘书跟局长咬耳朵,班主任“ 瞪”了调皮学生一眼等)可选择第1题以外的另一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局机关干部的眼光,咬耳朵等细节可从僵化的管理体制,官僚气十足的机关作风的角度作答。班主任的那一眼“ 瞪”可从“ 瞪”走了学生的想像力的角度回答。)还可以从文中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角度拟题。
利用题干和第2题的提示,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拟题。如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个“ 尖子生”和那个“ 调皮学生”你欣赏哪一位?( 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成理即可。)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和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可从大学生表现出起哄式的热闹,小学生的热闹表现为思维的活跃的角度回答。)
利用题干从总结主题的角度拟题。如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人们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像力丧失的原因。( 可从机械、死板的教育,僵化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的角度回答。)
此类题目,据作答的完整程度、深刻程度可得5-6分,优秀者可得8分。
第四类题 拟扩散性的题目。如贯穿小说始终的“ 圆圈”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拟质疑、评价性的题目,如智力测验第一组中的局机关干部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没有回答出“ 圆圈是什么”这个问题就一定能说明他们的想像力不如小学生吗?( 可从人的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大人比小孩要深沉等角度作答。)拟读后感式的题目,如读了小说后有何感受?写一写。(可从有感于班主任的那一眼——— 瞪”、不做“ 规规“矩矩”的“ 好”学生、给想像插上翅膀等多角度去写。)
此类题目,据作答的完美程度可得8-10分;回答太简单或明显有误的,在应得分(6分)之内酌情给分。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